來源: 多維/日期: 2017-11-08
美國總統特朗普(專題)將於11月8日到10日對我國進行國事訪問,此訪將是他亞太之行的第三站。
有關特朗普此次訪華,正在美國的央視記者王冠,結合在采訪報道中的幾次經歷,介紹了美方和特朗普政府對此次訪華的重視。
以下為央視記者王冠連線:
白宮邀央視專訪 格外重視中國媒體
舉兩個例子。這次特朗普訪華一共要去五個國家,日本、韓國(專題)、中國、菲律賓和越南。為了方便媒體的報道,美國國務院媒體部給這五個國家的記者發了一封郵件,裡面是美國各部門和特朗普總統本人在各個官網和社交媒體平台關於此訪的鏈接。
但是給中國記者除了這些資源外,還特別制作了一個圖文並茂的全中文網站,叫“美國分享”,裡面匯總了上面所說的信息和資源。單獨把一個國家和語種拿出來,繪制成一個網站來專門同中國記者互動,協助記者報道,這也算是個不大不小的特殊待遇吧。

央視記者王冠
第二個例子:在特朗普開始亞洲之行前幾天,記者突然接到了美國白宮的郵件,主動邀請央視記者專訪美國總統國家安全事務助理。
國家安全助理,這個職位聽上去似乎不如國務卿、國防部長重要,但華盛頓圈裡人都知道,這在美國是被稱為“一人之下、眾人之上”的職務,當年的基辛格就是尼克松的總統安全事務助理,這是一個離總統最近、和總統互動最頻繁、統領經濟、外交、軍事、情報各部門的美國外交實權職務。
這種專訪媒體申請的周期有時候長達半年,但這次白宮主動邀請,記者還是多少感到有點意外,也可以看出美方對特朗普總統訪華的重視。
美國媒體關注中國和特朗普訪華
采訪結束後,美國國務院和白宮官員還專門問記者,這個節目什麼時候播,是在英文頻道還是中文頻道播出,是否會上新聞聯播。看來,美國對中國媒體、特別是央視的了解也是越來越深入。
除了政府外,美國媒體最近也增加了特朗普訪華和對中國的報道篇幅。美國著名的時代周刊,他的封面破天荒的用中英雙語寫:“中國贏了”。文章是在十九大(專題)之後發表的,從產業政策、科技創新等領域詳細描述中國如何引領全球未來發展。當然還有很多對此次中美元首峰會的報道,其中很多聚焦經貿。

美國《時代》周刊最新封面文章:中國贏了
中國日報網11月7日電 美國《時代》周刊最近公布了即將於11月13日發售的最新一期雜志的封面,除美國本土版外,雜志封面都用中文和英文兩種語言寫著“中國贏了”(China Won)。
據封面文章作者、美國政治學者、政治風險咨詢公司歐亞集團(Eurasia Group)的創始人兼總裁伊恩·布雷默介紹,這是《時代》周刊封面第一次出現兩種語言。在這一期雜志《中國經濟是如何贏得未來的》一文中,布雷默指出,如今,中國已經成為全球經濟領域最具實力的國家。

雖然目前美國仍然是世界第一大經濟體,但中國正在利用國企提升國內外影響力,穩步趕超美國。
與之形成鮮明對比的是,美國正在走下坡路。雖然美元作為全球儲備貨幣的特權很可能還會持續多年。但美國實力的支柱——美國的軍事同盟、貿易領導地位以及推廣西方政治價值的意願,正在逐漸消失。
布雷默表示,如今俄羅斯、印度(專題)、土耳其等國領導人都在追尋中國的腳步。
創造與保障就業
在創造就業方面,布雷默認為在中國創造和保障就業機會要比在美國容易得多。2008年美國金融危機之後,時任總統奧巴馬與共和黨矛盾不斷,導致其創造就業和拯救工業困難重重。
而在中國,政府為戰略性產業提供了直接的財政和政治支持。政府為戰略部門提供直接資金,並專門為幫助這些產業成長而制定法律。在一個技術變革速度極快,規模極大的時代,這種政府保護尤其重要。
自動化已經顛覆了發達國家的勞動力人口結構。根據鮑爾州立大學2015年的一項研究,在2000年至2010年期間,87.8%的美國制造業崗位流失是由於自動化和技術改進。在發展中國家,技術變革也正在擠走數以億計的工人,其中許多人剛剛脫離貧困。但中國政府能較好地管控經濟,緩沖技術變革造成的社會影響。
建立“誠信制度”,以幫助穩定社會
布雷默認為,保障就業和工業化並不是中國領導人領導國家的唯一途徑,中國領導人在治國理政中運用科技的方式是西方政府做不到的。
他提到了中國正在發展的“社會信用體系”。該體系允許政府通過個人財務數據、社會關系、消費習慣和尊重法律程度,來評估公民的“誠信程度”,這有利於防止“嚴重破壞社會管理秩序,或危害國防利益的行為”,並使公民遵守社會秩序,讓“守信者暢行天下、失信者寸步難行”。而在西方,這些是政府無法做到的。
人工智能領域的雄心
人工智能是21世紀的太空競賽,它對人們的生活將產生更直接的影響。
布雷默認為,人工智能領域的突破將需要當年美國曼哈頓計劃或登月計劃那樣大的投入和計劃。但是,美國政府再也沒有當年的那種強烈的政治意願來長期投入人工智能這個新興領域了,而是將科技創新外包給了硅谷。
雖然硅谷的公司在多領域創新上具有優勢,但從對單一目標的深度追求和財力雄厚程度來看,中國更有可能在人工智能方面獲勝。目前可以確定的是,美國政府已經成為這場競賽的局外人了。
走進世界舞台的中央
在文章的結論部分,布雷默指出,中國雖然也有不足之處,但是在可預見的未來,中國可能仍將保持強勁和穩定。中國的國際影響力將會持續增長,並且將會在世界舞台上占據中心位置。
昔日繁榮的美國如今經濟疲軟、槍擊(專題)不斷,歐洲也深陷難民和恐襲的泥潭。布雷默文章最後指出,在這個支離破碎的世界裡,沒有哪個政府有足夠的國際影響力來繼續制定管理全球體系的政治和經濟規則。但是,如果你必須押注於一個當今最具優勢的國家,那麼中國會是比美國更明智的選擇。
布雷默在同一期刊登了另一篇闡釋中國的評論文章,題為《5個事實解釋了為什麼中國正在超越西方》。
為了更好地解釋在上一篇文章《中國經濟是如何贏得未來的》中提出的觀點,即中國的政治經濟體制比西方的更能勝任未來發展,他在《5個事實解釋了為什麼中國正在超越西方》中提出五個事實來解釋為何中國正在超越西方。
第一,中國擁有世界上最強有力的領導人
中共十九大在前不久成功召開,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專題)在世界最具影響力的領導人中是無與倫比的。習近平主席發起了大規模的反腐運動,提高了他在中國人民心中的威信。作者認為習近平的政治哲學十分成功。
與之形成對比的是,西方國家卻在此刻風雨飄搖。不管是英國脫歐,還是恐怖襲擊頻發,都表明西方國家的政治社會都處在不穩定中。
第二,中國從國家管控經濟中獲益不少
布雷默指出,中國政府對經濟的管控及其國有企業更有能力駕馭經濟力量,這是美國等西方國家無法企及的。
盡管美元仍然能在今後多年在全球經濟中發揮優勢,但中國的經濟規劃也不容小覷。他提到,中國的“一帶一路”倡議能有效地把亞歐非60多個國家的經濟串在一起。這不僅給中國國內經濟提供動力,還與世界經濟有了戰略性的接觸。
第三,中國使人口與創造就業同步
科學技術的發展對勞動力市場的沖擊巨大,但中國自上而下對經濟的管理和通過投資解決問題的意願效果明顯。
中國政府主導經濟,創造就業,這樣使社會動蕩降到最低,從而避免在經濟上遇到問題。而這一點,卻是西方國家無法做到的。
第四,政府充分利用科技進步
在西方,公司利用信息技術的目的在於擴大盈利能力,使人們成為更好的消費者。但是在中國,政府可以通過 “社會信用體系”評估一個人的“誠信”。這有利於防止“嚴重破壞社會管理秩序的行為”,讓“守信者暢行天下、失信者寸步難行”。而這在西方,作者認為是政府無法做到的。
第五,別國都開始效仿中國
隨著全球政治動蕩不斷,在這個繼續碎片化的世界中,中國的管理模式對其他政府的吸引力與日俱增。
亞洲和非洲的發展中國家,他們仍然需要一個成功的管理模式,而在如今,美國和歐洲的模式看起來越來越不正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