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前有一则《碰瓷大妈演技浮夸》的消息在网上疯传,好在车主的行车记录仪拍下了全过程,不然上哪儿说理去!在中国有一部分人是被逼得没教养,有些人是根本就没教养。
陈丹青:我也没教养,我也在学
我也没教养。通常所谓“教养”,第一条,总得有礼貌。可是我到现在遇到有些小礼节,还是止不住地没礼貌----我喜欢逛古董店,最近我到罗马旅游,找到两条专卖古董的大街,一家一家进去看。有一家进去后,我就埋头看小雕塑、小文物,然后向一位很有风度的老先生问价钱。问了几件,老先生都说不卖,我说:“为什么不卖呢?”他说:“这是我的店,你进来了,不跟我打招呼,就在那里看,然后问我卖不卖,我不卖。”我很少脸红的,当时脸红到脖子,非常难为情。我小时候常被大人训斥,训斥的理由不是顽皮捣蛋、翻墙砸东西,而是没礼貌,并不是这个人不好,实际上是不懂事。
小时候,年轻时不礼貌、调皮,甚至粗鄙,情有可原,尤其是在那么一个粗暴荒凉的年代;可是岁数大了,今年(2006年)我虚岁53了,在罗马,在文艺复兴的故国,不经意之间,小时候“文革知青”那种没教养,那种粗鄙的人格,就露出来,这位老人把我点醒了。非常小的一件事情。可是所谓教养、所谓礼貌,全看小事情。今天,我们的所谓“人文”状况,出了什么问题?我们普遍的教养,出了什么问题?一方面,在我们十年记忆中,中国的国运,从来没有像现在这么好。国家强大了,经济增长全球最高,年轻一代越来越知识化、现代化、国际化。可是也因为这二十几年的经济体制转型,中国又出现前所未有的大问题:大家都同意,我们的人文素质发生很大的问题,大家都不满意。
“人文”这两个字,汉语原来是没有的。这个词,实际上最早是从“文艺复兴”那里来的。文艺复兴以前,漫长的一千多年中世纪,人是上帝的仆人,上帝的罪人……到了文艺复兴,所谓“人”,所谓“人的价值”抬起头来,简单说,就是世间一切,人最重要。
文艺复兴是个物理、天文、哲学等大发明时代,人类忽然跳跃着进步了一次,它泛指所以学科、所有学问,总起来,叫做“人文”,叫做“人文主义”。按理说,中国经过一个多世纪的现代化教育,文艺复兴的价值观和所有学科知识,我们差不多都掌握了,为什么我们今天还要来提人文教育?提人文素质?素质,也泛指很多内涵,但我宁可用比较都的字,叫做“教养”。我今天讲课的题目叫“人文与教养”,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国民的教养,是慢慢养成的;一是推动教养,是历史慢慢形成的。我特别注意后者:几十年来,是什么原因,使我们一些国民失去了教养,而且是起码的教养?
很多很多有地位的人,教授、官员、社会名流……你仔细去看,他们未必有教养。我本人的没教养,刚才已经有个例子。现在说个别人的例子,是别人对我没教养。我有一次在厕所正撒尿,一个仪表堂堂的青年,二十四五岁的样子,是个研究生,立刻跑过来站在我后面大声说:“你是不是陈老师?我是从江西来的,你江西插过队,我要跟你照个相。”我非常尴尬,因为我正在撒尿。他那样没礼貌,完全不懂应该在外面等我,不懂得不可以这样对一个长辈说话。出了厕所,他早已准备好了照相机,把我像人质一样一把夹住,不由分说就拍照。
这样情况我不止一次遇到----虽然并不是每次都在撒尿----但一上来就抓紧,拍完就走,然后跟人说,你看!我跟陈老师合影。我们小时候,所有大人都不许我们这样对待人,可是如今变成大学里司空见惯的事情。不是对我一个人,所有他们认为有价值的或必须认识一下的,都这样,行话叫做“混个熟脸”----这就是没教养。
今天整个人文状况发生问题,有远因,有近因,远因是“五四运动”,近因是文化大革命。造成的后果是我们民族长期传递的核心价值观被中断了。中断以后,可以恢复,但伤口留着疤,无法回到原来的样子。文化断层比肉体破裂可怕得多,后果也严重得多。“五四运动”把整个先秦诸子以来的大统,基本上给否掉了,但中国要现代化,要转型,不动这大刀子不行。
1919年不可能预见大统,而文化大革命把“五四”传统也颠覆掉了。那十年,人的问题,社会问题,在最近几十年慢慢显示出来,在各种形态、各种人群中,由各种新的原因和旧的病根,处处显示出来----这是真正严峻的问题。但我们要对国家的历史有个大的体谅。为什么古老民族在当代遭遇现代化,必须转型,必须付出代价,甚至必须抛弃传统?因为那些传统不再适用新的国家形态,新的人际关系,新的社会结构----所谓“人文”,所谓“教养”,在一个巨变的时代就是这样作为代价牺牲掉的,直到国家富强到一定程度,我们又回到这个问题,回到“人”的问题,没法回避。
来源:
@乔克博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