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ze=24][b][軍事]小日本出價90億美元攔截俄羅斯輸往中國石油管道(轉載)
威脅如果俄羅斯給中國建立支線,將切斷“泰納線”的資金援助
譚雪萊 每日經濟新聞
據日本《東京新聞》昨日報道稱,為了確保在俄羅斯修建西伯利亞輸油管項目中取得比中國更優先的購油權,日本政府正在考慮給俄羅斯的貸款提高到90億美元。
報道稱,這筆援建資金的主要部分將以低息貸款和商貿保險的方式發放。這一計劃是日本迄今為止為海外石油部門提供的最大援助之一。“日本與俄羅斯正在討論可以讓雙方互惠的合作方式,”外務省一位沒有透露姓名的
官員說。
西伯利亞輸油管的造價至少要150億美元。今年4月,俄羅斯石油與能源部長赫裡斯堅科稱,有關西伯利亞石油管道的細節問題仍未最終確定。當時日本威脅,如果俄羅斯優先賦予中國開采權,日本將切斷對俄羅斯的貸款。
去年12月,俄羅斯提出的一個計劃是讓這條總長4118公裡的石油管道通往太平洋,連接貝加爾湖附近的泰舍特與太平洋納霍德卡海岸的別列沃茲納亞,亦稱“泰納線”。該線路將使日本成為西伯利亞石油最近的海外市場,而該國對於中東石油的進口依存度也將由目前的90%下降到65%。
根據赫裡斯堅科的建議,第一期工程將把輸油管從泰舍特鋪到俄中邊界的斯科沃羅季諾,這樣就可以從斯科沃羅季諾把輸油管延伸到中國。第二期工程是把輸油管從斯科沃羅季諾鋪到納霍德卡。
不過赫裡斯堅科同時暗示,在完成石油管道主線路前,俄羅斯將會為中國建立一條支線。日本隨即威脅將切斷對俄羅斯的資金援助。
無論是從地理位置,還是石油儲量上看,中日兩國都把俄羅斯當成是“最佳選擇”。
在中俄建立戰略協作伙伴關系的1994年,俄方曾提出動議,中俄應合建一條由安加爾斯克至大慶的輸油管線,亦稱“安大線”,把俄羅斯西伯利亞和遠東地區蘊藏的豐富石油銷往中國。但這一提議後因日本“插足”一直無法兌現。
為爭奪對自己更為有利的管道出口,甚至獨吞俄羅斯石油,日本不但承諾會出50億美元“資助”管道修建、出25億美元擴大對西伯利亞的石油勘探,甚至還表示要將管道控制權完全留給俄羅斯,俄羅斯因此不必非得將石油賣給日本。
這個異常豐厚的大禮包讓俄羅斯人改變了主意。俄自然資源部先後否認了“安大線”,以及由從安加爾斯克至納霍德卡管道方案的“安納線”。
2004年的最後一天,俄羅斯總理米哈伊爾·弗拉德科夫簽署一份文件,決定由俄羅斯國營石油運輸公司修建一條從泰舍特至納霍德卡的石油運輸管道,亦稱“泰納線”。俄聯邦政府發表的聲明說,該管道建成後每年的輸油能力為8000萬噸(約合每天160萬桶)。
俄方原計劃在今年5月前確定最終建造方案,並在2010年之前投入商業運營,但中間出現日本的撤資威脅,於是阻礙了整個計劃。所以日本此次決心追加投資無異於再給俄方
吃一粒“定心丸”,目的是確保自己在泰納線上獨一無二的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