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 星星生活
(作者:华磊)俗话说:“只有买错,没有卖错。” 我这次的买车经历可能验证了这句话。
三月下旬我开始在autotrader.ca上查找二手车。希望能找到2011年中型的二手日本车,售价在$15000左右。为什么不买一辆新车或 更新一点的二手车呢?首先是我们虽然来加拿大近二十年,作IT十余年后退休,但公司没有退休金,我们夫妇现在每月收入加在一起仅两千(一点CPP加老人 金);二是我已经七十多了,开车也开不了几年了,用不着太新的车。
选择2011年车的另一个好处是,这些车多半还有出厂的保修,开起来放心。为了更加保险起见,我们决定只从大的经销商那里买,哪怕多花点钱。
查找的结果还不错。几辆跑了五六万公里的车引起了注意。一家日本名牌车车行的一部车特别吸引眼球:“仅一个车主、无事故、不吸烟。车况证明无问题”。公里读数不到五万。原标价为15888(划了一道杠),现为15288。
我和太太来到了这家车行,开始接待我们的是一位白人销售员。正谈着,旁边一个有广东口音的华人销售员走近问要不要翻译;我们当然觉得还是用母语谈更方便,于是我们干脆和这位销售员谈了。华人销售员带我们去看了车。
车看上去很新,颜色是我所喜欢的。只是前端前盖下通风的塑料格子上有一个裂缝,不仔细看是看不出来的。另外还发现车子后面的保险杠塑料外壳很松动, 销售员马上说这不是问题,车都像这样。我去按了按旁边几辆车,都是硬硬棒棒的;他改口道:“那我们一定帮你搞好。”接着打开前盖,我们又发现,里面不少锈 迹,电池也很旧了。他赶紧说:“我们会清洗,电池也会给你测一下,这三件事都没有问题。我们一定做。一定!一定!”
车前窗里价格单上的标价是16888,比现在网上的价格多出来不少。这可能是一月底这辆车刚上市的最初标价,两个月卖不掉,才逐步降到现在的价格。我心中一阵暗喜,也就没顾着想想:降价总是有原因的。
回到销售员的坐位,我们开始谈价格。销售员坚持不减价。他说已经从16888减了1600了。他又说,我们还要送你东西,如:免费换机油、包修、送 维修的优惠券、汽油帮你们加满、交车前要做127点检查、还有300多的手续费也帮你付,光是新轮胎就值上千块等等(开始了“忽悠”)。他说:“如果要减 价,我可以去掉288,但你们要贷款买车。”
看我们犹豫不决,他又说,一个月后你们就可还清贷款。就这样,我们终于“上了勾”,同意贷款了。至于怎么贷,利率是多少,我们一概不知,他也不提。
价格谈妥了,我们提出要看看维修记录等文件,他同意去拿。过了很长时间,他才拿着一个文件袋,气喘吁吁地跑回来。他说:“哎呀,这个车已经有人要 了。”我们听后,心里一凉。但他接着说:“但是买主订金还没有付,你们要是现在付订金,车就卖给你们了。车行规定谁先付订金,就卖给谁。”
这个消息让我们兴奋不已,头脑一下子发热,早已放松了警惕,任其忽悠了。至今我们也不能判断到底“这出戏”是真还是假。他的表情让我们相信这是真的;事后的一些事又让我们觉得似乎是被忽悠了。我们宁愿相信这是真的。
然后我们提出要试车。销售员欣然同意,但他说:“我没有车牌,我们就在院子里转转吧。” 信了他的话,我们在车行里,转了不到一圈,总长一两百米。试车的感觉不错,我们就回到原处。
不知是急于把车买到手的激动,还是年龄大了,这时我们的大脑已经“停止了转动”不当家了。 销售员立即带我们去会计那里开好了售车合同;然后让我签字,此时我发现:合同上多出了几笔钱,其中有一项管理费$150,还有一项充氮气费$199。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