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有幾位中年朋友忙著創業,說是搞“退休工程”,這讓米想起一個描述這個群體的段子:
“中年是個令人尷尬的年齡,談愛己老,談死太早。和年輕人談經歷太嫩,和老年人談人生太小,出去瘋狂又嫌吵。任性說你扮成熟,沉默說你裝清高,時尚說你有點妖,樸素說你有點老。覺得上氣不接下氣了,剛想消極下,回頭一看,上面有老,下還有小!”
人到這個年紀,在職場上基本屬於“德高望重”的前輩。可是“夕陽無限好只是近黃昏”,即使不碰到裁員,也時日無多。一旦離開職場失去了那筆固定的“俸祿”,“現金流”立馬只流出不流入,是讓人有點著急。
俗話說“養兒防老”。可是在國外,不知道有沒有“子女贍養”這麼一說?靠人不如靠己,多數人還是指望個人儲蓄加上公司和政府為你扣下的儲蓄。不過儲蓄都是“死錢”,是無源之水無本之末,夠不夠用要看你是什麼時候“走”了。走太早,“人死了,錢沒花了”,痛苦。走太晚,“人活著,錢沒了”,更痛苦?
其實,加拿大的老年福利還是不錯。老年金加上老年津貼,不至於流落街頭,如果要求不高,大可以安度晚年。可是人都不那麼容易滿足,口袋裡沒有閒錢就覺得不幸福。
小時候看60多歲的人覺得他們真的“老態龍鍾”。現在再看60多歲的人,一個個生龍活虎精神好的不得了。真是“談愛不老,談死太早”,不幹點什麼實在是浪費。
所以,搞“退休工程“好,即能發揮余熱,又能搞點零花錢,非常好!
最大的問題是搞什麼工程?
身邊的朋友多數是博士碩士之類的專業人員,可是偏偏米聽到最多的主意是開飯店。有人閒著沒事煎幾個帶魚,燒一道宮保雞丁,發到網上,全球一片贊揚,都說這手藝開飯店肯定火。碰到這種情況,你可千萬要穩住,如果真的頭腦發熱開了餐館,指望網友從四面八方趕來捧場,你可真的太實在了。
米家附近有家中餐館。第一次去被他家的“手抓餅”“糟溜魚”之類的吸引住了。那些菜色香味俱全,絕對可以在網上名列前茅,生意好的不得了。他家左面是一家海鮮飯店,門可羅雀生意不死不活。果然是“酒好不怕巷子深”,只有菜好就能生意好。
後來,那家海鮮飯店換了老板,裝修一新再開張,立刻門庭若市。這次換成那家中餐館門可羅雀了。菜還是那個菜,生意不是那個生意了。
更奇怪的是,那家中餐館右面開了一家甜品店。看上去不是“正經生意人”開的,因為白天的生意不做,開店時間只是晚上7點到11點,更像是在讀學生利用課余時間開的店。沒有看他們做廣告,窗戶經常遮起來,可是那生意,火的不得了,真的是一座難求,不知道人家是怎麼整的?
有點開竅了,原來開飯店不是燒幾個好菜就能搞定,學問不少。
不知道你有什麼“退休工程”的好生意?最好是那種不費力不花時間,躺著就把錢賺了的那種,有木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