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鉴别欧洲市场上的假冒酱油
英国食品标准管理署(FSA)不久前通过互联网,将去年抽查的100种酱油的样本结果予以公布,“三氯丙醇”(3-MCPD),这个据说可以致癌的幽灵又一次令人生畏地“浮出水面”。在被列入“黑名单”的中国产酱油里,
香港百年老号的著名品牌“李锦记”和几种香港人和海外华人十分熟悉的“珠江桥”牌生抽和老抽赫然在列,成为注目焦点。
英国传媒六月底广泛报道了有关消息。 《每日星报》头版以吓人的粗黑体大字标题称“中国食品会要你的命(Chinese Food Can Kill You)”,而销量最大的《太阳报》有关报道虽然没有头版报道,但内页标题是“中国食物亮致癌红灯(Chinese Food Cancer Alert)”。
这些消息使英国人近来闻酱油色变,甚至不敢再吃中餐,使中餐业继“口蹄疫风波”后再次受到沉重打击。
正当一些英国当地小报利用此次监测结果大做文章,将不实之辞推向中国酱油之际,以上两家酱油公司的英国代理商行紧急发表声明,指出当局抽查的样本均是两年前的旧货,而现时的产品完全符合欧盟的卫生标准。代理珠江桥牌酱油的英国泗和行特别指出,两年前当局抽查样品的时候,英国市面上出现过许多珠江桥牌酱油的水货,假冒广东省食品进出口集团公司和珠江桥牌的名义,销售假货。
英国酱油风波发生后,“珠江桥”商标持有人中国广东食品进出口集团公司迅速与英国食品标准局联系,并出具证据,指出其不公正的张冠李戴的做法。 该公司在广州发表的公开声明中指出:被查出的四种“珠江桥”样品均为假货,广东食出将根据国际准则追究造假商人的法律和经济责任。 广东食出还解释说,英国食品标准局查出“珠江桥”含有致癌物质三氯丙醇,这是不可能的。因为三氯丙醇产生的条件是在高温、强酸的情况下,比如一些不法造假者采用的盐酸水解植物原料,才有可能产生;而“珠江桥”则是采用有着3000余年历史的常温、中性环境下的自然酿造工艺,不可能产生三氯丙醇。并且,就英国查获的商品的外包装来看,也明显是假货。
英方也承认存在误会,已在英国本土作出正面引导,并表示如需要可尽量帮助在其他地区作纠正式宣传。英国食品标准局特别发表声明,指出英国一些报章错误解释了当局对部分酱油含有过分化学成份的警告,做成误导消费者的结果。 “没有任何理由因此而不吃中国食品,本局从来没有作出这样的提议”,声明说。 该机构的一位官员同时强调,“消费者没有必要避免进食中国酱油,所有来自英国主要连锁零售点的产品均是安全的。”而李锦记的产品则全部是在这些连锁店销售。 该声明还指出,绝大部分抽查的酱油样本都是符合食品标准的,全国各大零售商的货品均不存在危害健康问题,而市面上的“问题酱油”也只是极少数,当前的行动只是为了禁止再有“问题酱油”出售。
英国民众近年越来越喜欢吃中餐,只是在四年左右的时间里,眼见各大超级市场纷纷设置中国食品专卖货柜,酱油更是成为柜上的必备商品。据称去年全英国的酱油销量上升了百分之十,可见随着中餐的普及,英国人吃用酱油也很平常。
英国小报一贯是唯恐天下不乱,以制造耸人听闻的消息见长。虽说以上两家小报的报道谈的也只是英国食品标准局发现部分酱油有问题,但是采用令人对中国食品生畏的标题,难怪造成平民百姓的恐慌。
英国有关当局去年抽验了一百个酱油样本,其中有二十二款超出了食品卫生标准,倘若长期每日食用,会危害健康,禁止这类产品销售,也是必要。 但是绝对没有理由因为部分酱油违反卫生规定而将所有酱油都看成致命食品,甚至将问题混淆到“中国食品”,使英国平民百姓因此不敢吃中餐。
数月前英国传媒造成的口蹄疫风波引发全英华人极度愤怒,在伦敦集会、游行、示威,致使英国官方出面道歉。这次的酱油问题, 面对传媒又一次的误导表现,英国食品标准局作出的上述表态也算迅速,可能是吸收了口蹄疫风波的教训。
如果您想知道哪些假冒劣质酱油类产品在欧洲市面流通,可参考英国食品标准管理署网站上面列出的这些产品的照片
www.food.gov.uk/multimedi ...
?不知道加拿大市场的酱油有没有问题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