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 世界日報
對於溫西豪宅市場退燒,有獨立屋成交價較叫價減少逾百萬元,有地產經紀人強調這只屬於特例,豪宅降溫不代表大溫房市全面蕭條,又說目前市場需求仍在,一些價位合理,條件優異的物業,仍會引發搶購。
在溫西24街3000號路段一間獨立屋開價450萬元,但最終只以335萬元成交後,使人相信自今年初房地產市道走低的趨勢,進一步蔓延至一向價位堅挺的溫西豪宅,但華裔地產經紀人郭瑞哲強調這僅是特例,不代表大溫整體市場走勢。
郭瑞哲說?管目前交易量萎縮,但不太可能出現掛牌價與成交價相差25%以上的情況,上述個案可能是屋主標價不合理或物業條件不佳,例如「路?」等。他強調本地房地產「有行有市」,不像中國可憑「感覺」進場。
例如日前一戶位於SouthGranville的豪宅,業主要價550餘萬,最後只以450萬元成交,差價也超過100萬元。郭瑞哲表示,其實類似物業的行情約480萬元,但屋主堅持高掛,最後因乏人問津,一路調低牌價,最後屋主缺錢急於脫手,反而被殺到450萬元。
搶標不復見 新移民多觀望
郭瑞哲強調,若同一地區有五、六戶房子都出現大幅折價情況,才能論斷當地整體走勢,否則很容易以偏蓋全。?管過去那種「有錢也買不到」的搶標情況已不復見,但只要定價合理,條件優異的房子還是很快能賣掉。
他說近期新移民減少,市場購買主力是一些租客購買自住物業,他們轉向素裡及蘭裡等郊區購買相對便宜的獨立屋,因此最近幾個月郊區房子反而逆勢上揚。
另一名華裔地產經紀張小姐也表示,她的主要客戶都是來自中國的新移民,但現在他們多?觀望態度,不會那麼快做決定。
她說去年客戶的心態都是「現在得趕快買」,因此頻頻出現搶標情況。但現在市場上可供選擇的物業變多,客戶出價都很低,希望買到更便宜的房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