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ebay上bid下了個中式瓷盤,對瓷器一點都不懂,就是覺得好看。隨後出現個問題是盤子底下有個款,可惡的是字我不認識。真還不如是白的,因為總想搞明白就絞盡腦計地想,看得眼睛好累,一閉眼就那幾個符飄來飄去。叫來愛人一起猜,她把辭海也搬來了,可惜無功而返。最後,我在家裡隆重宣布這是一個朝鮮盤子,底款為“車金賢”,哈哈

請點擊圖片查看原圖
蒙特利爾的尤利西斯 寫道: |
在ebay上bid下了個中式瓷盤,對瓷器一點都不懂,就是覺得好看。隨後出現個問題是盤子底下有個款,可惡的是字我不認識。真還不如是白的,因為總想搞明白就絞盡腦計地想,看得眼睛好累,一閉眼就那幾個符飄來飄去。叫來愛人一起猜,她把辭海也搬來了,可惜無功而返。最後,我在家裡隆重宣布這是一個朝鮮盤子,底款為“車金賢”,哈哈
|
清末民初的民窯款別很多,其中多數是工匠隨意書寫的變體字或類似花押的文字,很多是無意義或不成文的。如俗稱的豆幹款就是如此。
這個底款如果一定要說是什麼字的話,左邊確實像陳字繁體篆書,或是2個字“有東”;右邊肯定不是鑒字,類似崟字,或本來就是三個字“山一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