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堪布益西彭措 講授
節選自:地藏法會的開示之一·地藏法會及地藏菩薩功德之開示
增業是指增上福報、智慧、壽命、財富、受用、資足等的事業,總而言之,主要是增長福德資糧的事業。
我們每個人都需要有福德資糧,因為這個福德資糧是世出世間一切安樂的因。有了福德人天安樂的果報可以得到;有了福德聲聞緣覺果報也可以得到;有了福德菩薩的禪定和智慧才能生起;有了福德佛的色法二身才能成就。
這個我們根據我等大師釋迦佛的傳記可以完全了知。世尊曾經轉生為福力王,做太子的時候,兄弟幾人觀點不同,爭執不休,有的說精進重要;有的說技藝重要;有的說智慧重要;有的說美色重要;有的說禪定重要。大家各抒己見,莫衷一是之時,福力王說:“假使沒有福德,智慧又從何而來?最值得人喜愛,最重要的,看來非福莫屬。所謂福德,眾人皆愛。福德令人得到滿足;福德讓人內心歡喜;福德能令願望實現,福德的利益是說也說不完的。簡單來說,依靠福德獲得端正相好,依靠福德獲得清淨戒律,有福德者吉利,依靠福德財富受用圓滿,依靠福德也可以得到智慧。”並且說了以下的偈頌:“福德令人得佑護,福德令人得精進,福德能救寒熱苦,福德引來雨水和,福德正如如意牛,亦如獲得如意寶,福德功同如意寶,一切所欲皆成辦,化緣因之而圓滿,福德令人悅意生,福德喜成吉祥事,福德穩固好心情,福德孕育善種姓,福德能致美名聲,福德令人得廣聞,福德使人多財富,福德增進人聞思,福德滅除種種病,福德摧毀死閻魔,死主聞之生恐懼。”
相反,世間的一切衰損、痛苦、災難、憂惱都是因為缺乏福德所導致的。因此,欲想遠離一切過患衰損,獲得一切功德勝利,對培植福德,增上福報,必須要高度重視。
我們是修菩薩道的人,都知道福慧兩種資糧是修道和成道的根本,二資中福德資糧又是智慧資糧的基礎和前提,沒有福德或福德缺乏的人,修行時內外的障礙都會紛湧而至,順緣方面總是缺這缺那,縱然精進,真實的禪定和智慧也很難生起,假使偶爾生起也會稍縱即逝,修行總是很艱難。
一切菩薩行攝於六度中,六度次第決定,先布施、持戒、忍辱,後精進、禪定、智慧。其中前三者屬於福德分,後二者是智慧分,精進通於二者,必須在前三種福德的基礎上才能生起後者智慧的功德。
成佛需要三大阿僧祗劫修積二種資糧,我們要想成佛也必須修積福慧。我們的傳承上師全知華智仁波切說:“如果沒有圓滿福慧二種資糧,就無法獲得具備二種清淨的佛果,再者說,二種資糧沒有圓滿之前,自相續當中不能生起無倒空性實義。”經中說:“乃至殊勝二資未圓滿,期間不能證悟勝空性。”經中又說:“當知勝義俱生智,唯依積資淨障力,乃與具證師加持,依止他法誠愚癡。”不用說沒證悟空性,即使證悟空性尚未成佛之間,包括大菩薩們都極為重視在出定位以普賢行廣修殊勝的福德資糧。比如,帝洛巴大師也說過:“我子那諾巴,顯現此緣起,未證無生義,莫離積二資。”布瓦巴也說:“雖具不求世俗佛果大把握,然應盡力精進不斷積福資。”(真正證悟勝義的本性不是外在積累很多功德,再成就一種世俗的佛果,在勝義當中不是這樣求一種有形象的一種世俗的色身佛,但是必定是一種緣起,在沒有現前法身如來的境界之前,還是需要不斷地積累福德資糧。)所以,佛經當中講的、大菩薩們說的、傳承上師以及高僧大德們講的都是一致的,每個修行人乃至沒有成佛之前,都需要高度重視修積資糧。
而且大家很清楚,我們這個時代不是佛陀在世的時候,而是末法時代,五濁惡世,我們現在的修行人,修法沒長進,沒有覺受、沒有證悟,甚至修都修不下去,一方面是業障重,另一方面是福報欠缺。我們聞思的很不錯,智慧資糧還算不錯,但是智慧資糧當中,思和修以及現證的智慧還是生不起來,究其原因就是福報不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