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来一直以为是汉文化的代表器物,今天看北京台的一个博物馆栏目,才知道自元代开始繁荣起来的青花瓷,其实是蒙、伊斯兰、汉文化三合一的产物,怎么个三合一呢,简单说:
颜料(下面为摘录):来自阿拉伯,称为“苏麻离青”、“苏渤泥青”等。它是锰含量较低,铁含量较高的钴料,故而能烧制出漂亮的青色花纹图案。有学者从“苏麻离青”从发音上说,这种色料来自索马里,也有说来自苏门答腊。但是,一般认为,“苏麻离青”来自波斯(今伊朗)和叙利亚一带。明朝前期是郑和称雄海上的时代,从海外进口中国需要的货物很方便,从而使得“苏青”有大量的进口,以至于一直可以用到15世纪后期的明成化年间才用完。当进口的“苏青”用完后,明朝政府再想要进口的时候,却发现不行了。因为,在海上丝绸之路上出现了一批强盗,这就是葡萄牙人。达伽玛绕过好望角,到达阿拉伯和印度,被欧洲人称为划时代的进步。但是,达伽玛其实在阿拉伯就干着杀人越货的勾当,还在印度建立了军事堡垒。葡萄牙人还攻占了新加坡,推翻了当地政府,建立了葡萄牙人的政权。换句话说,随着欧洲人在海上丝绸之路的出现,几百年来,这条航线上各个亚洲国家之间的正常贸易被彻底打破,一伙欧洲强盗彻底破坏了正常的国际贸易秩序,完全使用武力,建立起自己的贸易垄断。这才出现了15世纪后期,明朝“苏青”库存用尽,不得不改用国产青料的现象。但国内青料当时的效果不好,中国人凭着聪明才智,研制出了同样出色的国内色料使用办法。随着欧洲人掌握了瓷器的技术秘密,中国的青花瓷终于失去了昔日的风光。。这是后话。
色调:蓝白色调,来自草原民族对蓝天的眷恋。元朝皇帝是蒙古人,由于蒙古文化中白色与蓝色非常重要,所以,元朝皇帝喜欢这两种颜色的瓷器——元青花。皇帝喜欢的东西当然是盛行起来。青花瓷从元朝开始一直盛行到现在,甚至成为中国国瓷。
花纹:是蒙古和中原文化的结合。比如,祥云图案非常多,祥云是北方文化,南方由于雨水多,相对来说,云没有北方那样清晰优美。北方少数民族,特别是蒙古族非常喜欢蓝天白云——祥云图案。另外的龙纹等,自然的中原汉文化的代表。
名称:按说如早期的釉里红等名称的叫法,青花瓷的应该称为蓝釉一类,怎么叫青花瓷呢?这个源于中原文化对专用于祭祀的蓝色的忌讳,故称为“青”,出于蓝而胜于蓝,确乎是个极有寓意的恰当改动,也颇符合中国人避实就虚的水墨意境

。
。。。。。。
想不到耳熟能详的一个传统文化器物的代表,其背后竟包含了并不简单的历史和文化融和,不禁令俺唏嘘不已。。。
青花瓷的青和蓝还是有区别。青花瓷的制作年代不同,颜色也不同。大体来说,元代的瓷偏深,有的接近浅黑色,明清时的青花颜色变化较多,可以看到很浅的蓝色。这是因为烧制青花的颜料不一样的关系。
资深的鉴定家可以根据青花的颜色判断瓷器的年代。
Coconut _BBCODE_WROTE: |
青花瓷的青和蓝还是有区别。青花瓷的制作年代不同,颜色也不同。大体来说,元代的瓷偏深,有的接近浅黑色,明清时的青花颜色变化较多,可以看到很浅的蓝色。这是因为烧制青花的颜料不一样的关系。
资深的鉴定家可以根据青花的颜色判断瓷器的年代。
|
椰子很内行的说
明清时的颜色变化估计就是文中所说的贸易航路被切断后,我们自己发明的结果吧。。
说到蒙元,给中原造成巨大破坏的同时,倒也无意间带来了其他文明的成果,如这个青花瓷的诞生,还有值得一提的是白话文的出现,到底是好事还是坏事,就难以评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