瓷婚紀念——阿拉斯加十二日
【STATENDAM五星級豪華郵輪總噸位5.5萬噸,船長219.4米,寬34米,吃水7.5米,1260名乘客, 580名工作人員。擁有價值美金200萬的藝術品和工藝收藏品,以荷蘭大探索時期為主題的收藏,展示了來自17、18和19世紀的珍寶,使人們重新體驗一個冒險和探索的年代。特別為此郵輪所創造的藝術真跡也在各公共場所和艙房陳列。】
今年的結婚紀念活動,由我家領導全權策劃安排。
時間:十二天
行程:
上圖:陸地行程:自北往南停留的四個地點,依次是:菲爾班克斯Fairbanks、迪納利國家公園Denali National Park、安卡拉奇Anchorage和Seward。
第一天Day1:溫哥華飛西雅圖(55分鍾),再夜航阿拉斯加菲爾班克斯Fairbanks(2小時40分鍾)。
第二天Day2: 早上6:30至晚上11:00乘旅游巴士進行北極圈探險之旅Arctic Circle Drive Adventure,當夜入住Fairbanks Princess Riverside Lodge;
第三天Day3:早上8:15至中午12:15,乘觀光火車從菲爾班克斯前往迪納利國家公園Alaska Railroad Fairbanks to Denali;下午2:00至晚上9:00乘巴士游覽國家公園觀看野生動物Denali Tundra Wilderness Tour;晚上入住Grande Denali Lodge;
第四天Day4:早上7:00至下午1:30乘旅游巴士前往阿拉斯加最大城市安卡拉奇Park Conx Bus Denali to Anchorage,入住Ramada Anchorage Downtown Hotel,酒店就在安卡拉奇市中心,下午可以游覽市內博物館等;
第五天Day5:早上7:00至9:45乘旅游巴士前往港口城市Seward (Park Conx Bus Anchorage to Seward),中午12:00至下午5:00乘游艇出海基奈峽灣觀鯨Kenai Fjords Wildlife Cruise;晚上8:00就在港口上郵輪Ms Statendam號,她屬於荷美郵輪系列Holland America Line,我們定了大海景艙房 Large ocean view stateroom,沿途觀看峽灣風光。
第六天至第十二天Day6--Day12:乘郵輪自Seward出發,中途停靠海因斯Haines、朱諾Juneau、克奇肯Ketchikan三站,最後到達溫哥華Vancouver。
.jpg?download&psid=1]
上圖:海上行程:郵輪STATENDAM從Seward啟航,沿阿拉斯加灣東北岸南行,經學院峽灣College Fjord,進入冰川灣國家公園Glacier Bay National Park,之後停靠海因斯Haines,朱諾Juneau和克奇肯Ketchikan,經內航道Inside Passage,最後到達溫哥華Vancouver。
裝備:
為這次出行特地添置的設備——Sony高清攝錄機HDR-XR350V,攝像清晰度達到1920x1080,變焦12X、27.4mm廣角G鏡頭;文件格式有MPEG4 、AVC/H.264、MPEG三種,存儲硬盤160G,可存放40小時的影片,鋰電池可用100分鍾;照相可達700萬像素(最高分辨率3072x2304);在攝像的同時可以直接按快門拍照,不需轉換照相模式;內置GPS;可直接用HDMI線連接到高清電視放映照片和影片;可以用USB線連接移動硬盤,直接在攝錄機操作硬盤上的影片和照片,不需要通過電腦;支持弱光拍攝、滅風聲、增強光學防抖;最重要的是,份量只有0.39公斤,在高清攝錄機中可算輕巧可愛了。
右邊是給它配的硬皮包、備用電池、裝備用電池的小袋,還給它配了一條2.4米的HDMI線。
從此要和我用了7年的小家伙Sony Cyber-shot 5.0 DSC-P10 (最高分辨率2560x1920)告別了,這個相機小巧輕便,平時一般我也只拍分辨率2048X1536的照片,包括飯菜啦、生活照啦,拍風景才用最高的2560x1920,這些照片在電腦上用綽綽有余,在高清電視上看也非常清晰,但是它的缺點就是拍攝影片分辨率只有640x480,在電腦上看還可以,一上高清電視就顯得模糊粗糙了。
我不是器材派,我主要關注的是拍攝內容,所以我的拍攝裝備都是根據需要來更新。P10用了7年,讓我學會了拍攝影片,學會了剪輯制作完整的小電影,現在對影片質量有了更高追求,才決定更新換代,並且決定要以拍影片為主拍照片為輔。經過一番研究比較,定下目標,按照慣例,由我家領導出馬make a great deal,把我的大寶貝帶回家來。
我喜歡記錄生活,從前用紙筆寫下文字記錄,後來加上照片,從傳統照片到數碼照片,進一步再加上自己拍攝的影片,從普通影片到現在的高清影片。我們幸運地生在這個技術進步神速的時代,記錄生活的載體不斷更新換代,讓我們回味過去的時候,越來越真實、生動、完整。
記得小時候看過一個電影,講一個女間諜,走著走著從兜裡掏出一個小巧的相機,卡卡卡到處狂拍,當時心裡那個向往啊,覺得這女間諜簡直帥呆了。直到我自己有了一個小數碼相機,每次出行也卡卡卡到處拍,很過了一把特務癮。
但是相對照相,我更喜歡攝像,記錄鮮活靈動的自然風光和人物活動,是我最感興趣的。現在升級到這個高清的,雖然相對相機來說,它個頭大些,增加了我的負重,但是為了過一把高級特務癮,也是值得的。(也許一般高級特務會選用針孔攝錄機,不過那畫面質量太差,我這樣的高級特務不屑為之,呵呵。)
我喜歡機器,大到家裡的暖氣機、熱水鍋爐,中到廚房的攪拌機、切菜機,小到電腦、攝錄機、相機,我都喜歡研究它們的工作原理,搞明白了之後,還可以負責日常的修理維護。我修過暖氣機、電腦、抽水馬桶、廚房水池裡的碎骨機……家裡所有娛樂電器、網絡設備的連接,都是我弄的,呵呵,想起來我還挺行的嘛,表揚自己一下。
當然,領導也是很行的,從二十年前連門鎖都不會換,到現在能自己安裝中央吸塵器、自己接電線、自己給汽車換冷卻油和發動機油、自己抹膩子打磨刷油漆給房子做裝修,在生活的戰斗中那叫一個茁壯成長,真叫人刮目相看啊,呵呵,可惜這些珍貴片段都沒有用攝錄機記錄下來。
其實攝錄機能夠記錄的,只是我們一生中極小部分的片段,而且是刻意准備好要記錄的部分。我們生命中發生的重大事件、出現的重要人物,往往只有我們的眼睛能夠捕捉,我們的腦海能夠存儲。
如同多年以前,剛剛踏入大學校門,十八歲的他第一次看見十六歲的我,在相輝堂前的草坪上,江南初秋的黃昏裡。
他在此後的歲月裡反復提起那一刻,總是用滿含愛慕的聲音,細細描述當時我的模樣,我的穿著,甚至我扎得高高的馬尾,和馬尾上系著的蝴蝶結……我在他的溫柔敘述裡,一次又一次回望到自己的少女時代……我的少女時代,活在他的記憶裡……
【——關關雎鳩,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如同多年以前,那個春日的午後,他第一次上五樓女生宿舍來邀請我看電影,我看見他羞紅的臉,那樣年輕,那樣真摯,那樣讓人心裡一動……那是他的青蔥歲月,同樣活在我的記憶裡……
【——今夕何夕? 見此良人。子兮子兮! 如此良人何——】
這次出行我有了大寶貝,小家伙就歸領導使喚了。分配給領導的任務就是拍照片,我拍影片。
除了這個新添的攝錄機,加上原有的小相機,還要帶相機和攝錄機的電源線,方便充電;相機的存儲卡;備用電池;攝錄機連接電視機的音頻視頻線,可以在酒店和郵輪上通過電視機觀看當天拍攝的內容。這次就不帶電腦了,因為攝錄機160G的硬盤足夠了。再加上一個快譯通,可以查字典、當鬧鍾,一個小望遠鏡、小手電。
取了美金現金,主要是陸地部分用。多准備1元、5元的,付小費、買小玩意兒方便,加上10元、20元的,餐館吃飯和附加項目的游玩。上了郵輪就全部cashless,所有費用從信用卡付。
衣物:
五月底,阿拉斯加野外也會很冷,所以帶了羽絨服、羊絨衫、羊毛披肩、手套、皮靴,還要帶輕便鞋,防雨連帽外套,墨鏡、遮陽帽,這些是陸上活動需要的;到了郵輪上,要准備2晚正式晚餐的正裝,所以還得帶絲襪、皮鞋;船上有泳池和按摩池,要帶游泳衣、拖鞋;洗漱用品、衛生用品;另外還帶了藥品:創可貼、氟哌酸、銀翹等。
備用食品:
出門在外,需要准備一些隨時可以吃的東西,以防餓著。4條自己做的軟面包、1盒自己做的咖啡胡桃脆餅幹、買的真空包裝的牛肉片、火腿片等,可以夾在面包裡吃,2盒巧克力、糖果。蔬菜水果不能帶過境,所以等到了美國再買點帶著。一到阿拉斯加立即要去北極圈16小時的tour,第二天緊接著Denali公園6小時tour,沒有時間采購食物,行程又都很長,所以必須預先准備。
阿拉斯加——美國最後的邊疆 The Last Frontier
阿拉斯加是世界上最大的飛地,面積達1,717,855平方公裡,是全美第一大州,可是人口密度只有0.42 人/平方公裡,又是全美人煙最稀少的州。作為美國的第49個州,遠離美國本土,寒冷、荒涼,保留了大自然最雄渾壯麗的景象。
千百年來,阿拉斯加只有少量的人類活動,原住民包括印第安人、愛斯基摩人、阿留申人等,到了18世紀中期,俄國人為開展毛皮貿易開始在這裡建立殖民定居點,1799年俄國人正式確立對阿拉斯加的主權。
1854年爆發了克裡米亞戰爭,戰爭是俄國挑起的。沙俄本想趁當時的奧斯曼土耳其帝國衰落的時機,伸手攫取通往地中海的要道,占據巴爾幹半島,於是找出一個宗教的理由,就是要在奧斯曼土耳其境內的聖地耶路撒冷,為東正教徒建立一塊俄國保護地。奧斯曼土耳其是伊斯蘭國家,當然拒絕了沙俄的要求,英國的新教徒和法國的天主教徒也反對俄國東正教擴張,英法政府也不願看到俄國勢力擴張到中東,自然站在土耳其一邊。俄國遭拒後(這正是它意料中事吧)立即出兵多瑙河流域的土耳其屬國,土耳其與俄國斷交宣戰,英法兩國也對俄宣戰。
英俄敵對,阿拉斯加作為俄國遠東之外的飛地,緊鄰當時還是英國殖民地的加拿大,英國要取這塊毫無防備力量的土地簡直就是唾手可得,與其被英國白白取走,不如賣給已經從英國獨立的美國,好歹還能有點收獲。於是沙俄提議了這筆交易。
克裡米亞戰爭以俄國失敗告終,俄國人偷雞不著反蝕把米,阿拉斯加的交易雖然一直拖到戰後,最終還是談妥了。
1867年,美國政府以720萬美元從俄國手裡買下這塊巨大的土地,平均每英畝2美分。這是世界上面積最大的土地交易,價格又如此低廉,讓今天明白阿拉斯加價值的人感覺匪夷所思。然而當時的美國人民卻覺得政府做了虧本買賣,人們嘲笑力主成交的美國國務卿威廉·西華德(William Seward)以大量金錢買下冰天雪地的阿拉斯加,揶揄這是“西華德的蠢事”(Seward's Folly)或“西華德的冰箱”(Seward's Icebox)。可是Seward說:“現在我把它買下來,也許多少年以後,我們的子孫因為買到這塊地,而得到好處”。
上圖:簽署交易現場,左二坐著的就是美國國務卿威廉·西華德 William Seward,右三站著手按地球儀上阿拉斯加位置的,就是俄國大使
Eduard de Stoeckl。
上圖:購買阿拉斯加的720萬美元正式支票。
好處果然很快顯現了。美俄交易達成不到30年,阿拉斯加發現黃金,之後發現石油,發展了漁業等,最突出的好處,則是美國人在二戰時發現了阿拉斯加的戰略地位。阿拉斯加北臨北冰洋,西隔白令海峽與俄國相望,阿留申群島綿延西南與俄國堪察加半島接近,也就是說,與日本距離不遠。
1943年日本入侵阿留申群島,美日展開阿留申戰役,這是南北戰爭之後在美國本土進行的第一場戰役。為了給駐扎在阿拉斯加的軍隊提供後勤補給,從加拿大到阿拉斯加的費爾班克斯之間修建了一條1523英裡長的砂石公路,歷時僅八個月。至今這條公路仍是阿拉斯加州與美國其它州聯系的唯一陸路。
阿拉斯加擁有世界最好的狩獵和釣魚場所,國家公園數量全美第一。在美國20座最高的山脈中,有17座位於阿拉斯加州,包括北美最高峰麥金利峰(6194米)。世界上大多數活動冰川位於阿拉斯加州,該州最大的冰川叫MALASPINA,流域面積達850平方英裡。
阿拉斯加永久居民或者公民每人可以得到分紅,這是全美獨特的,分紅來自阿拉斯加永久基金,這筆基金用來反復投資,分紅只占收益的一小部分,2003年阿拉斯加永久基金達到250億美金。2000年每人分紅一度達到2000美金左右。而且阿拉斯加是全美3個沒有州稅的州之一。
政治家的遠見對於一個國家一個民族至關重要,就如同一個母親的敏銳對於女兒的人生產生重大影響一樣。
多年以前那個燈光迷蒙的夜晚,人來人往的大街上,我告訴他他已經贏得了我母親的信賴,他興奮地一把抱起我轉了好幾圈,我看見他臉上閃耀的快樂光芒,在燈影裡忽明忽暗……
初春的時候,我們結婚。一人一騎自行車,去登記,輪到我們,編號正好100號,百年好合啊,真是叫人高興。雖然那時候我們只是初出社會的年輕人,一無所有,物質生活的窘困,前途的不確定,對社會的迷茫,有著種種的困擾,但是心裡懷著夢想,眼裡充滿希望,因為青春正好,勇氣正盛。
【——桃之夭夭,灼灼其華。之子於歸,宜其室家——】
(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