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时报》评价,这凸显出即使中国面临美国关税压力,阿斯利康、辉瑞等大型跨国药企仍正越发倚重中国创新药企。目前,川普政府正加紧敲定对全球制药行业徵收「前所未有」的关税,川普上周称,有可能在7月底前公布具体相关措施。自4月以来,多家制药公司在监管文件中警告股东称,关税将危及企业利润。
杰富瑞集团分析,跨国制药公司之所以纷纷转向中国,是因为它们面临药价下行压力以及重磅药物专利到期的问题,「我们认为,中国生物科技公司正在重塑美国生物制药行业的格局,因为从中国引进技术资产可以为跨国公司提供一种解决方案,使其能够以经济实惠的方式在可控的时间内缓解压力。」
报导说,与此同时,中国药企也为了进一步的发展积极寻求海外扩张。受上述利好带动,中国生物科技股市表现犟劲。今年截至目前,香港恆生生物科技指数的回报率达79%,高於恆生指数的24.6%。
川普政府希望通过关税让制造业回流美国。然而,前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局长、现任职於杜克大学的马克·麦克莱伦(Mark McClellan)指出,中国在生物技术创新方面正领先於美国,「从关税的角度来看,将更多(制药)制造业务回流并非一朝一夕之功」。
美国企业研究所(AEI)研究员柯尔斯滕·阿克塞尔森(Kirsten Axelsen)直言,川普「喜欢用大棒而不是胡萝蔔」来迫使制药公司降低美国药品价格,但中国正在通过降低药物开发成本来赢得制药公司的青睐。她举例说,中国的临床试验完成速度,就比美国更快。
「所有这些(制药)资金都流向了中国,因为中国投资了他们的行业,而美国政府郄没有,」阿克塞尔森说,「如果(川普)政府能从中得到的启示,那就是:当你投资於生物科技产业,全世界都会追随你。」
事实上,近几个月来,中国在全球医药领域的加速崛起一直是西方媒体关注的话题。去年9月,中国药企康方生物的抗癌新药在一项中国研究中展现出比默沙东全球畅销药Keytruda更好的疗效,被美国《华尔街日报》、美国有缐电视新闻网(CNN)等形容为「中国生物技术的DeepSeek时刻」。
「中国生物技术的进步与该国在人工智能(AI)和电动汽车领域的突破一样迅猛,超越了欧盟,赶上了美国。」彭博社7月14日统计发现,中国2024年进入研发阶段的新型药物(涵盖癌症、减重等领域)数量激增至1250多种,不仅远超欧盟,还几乎追平了美国的1440种。这让该美媒惊呼全球生物制药行业正在经历「翻天覆地的变化」(tectonic shift)。
此前,美国Axios新闻网5月29日也曾报导,近来多项数据显示,中国已成为全球药物研发的关键力量,不仅药物临床试验年度登记量超过美国,在建实验室规模也大幅领先。这在不少美国政客中引发忧虑。数据显示,2024年中国在世界卫生组织国际临床试验註册平台(ICTRP)登记的临床试验总量超过7100项,而美国约为6000项。
「中国新药研发的规模是前所未见的。」自2003年以来一直在为医疗公司提供中国市场战略谘询的艾意凯谘询(上海)主管合伙人陈玮指出,中国产品不仅研发速度很快,而且很有吸引力。美国药品谘询服务和解决方案提供商Norstella副总裁丹尼尔·钱塞勒(Daniel Chancellor)则分析,按目前的发展轨迹,「仅从新药上市数量来看,断言中国将在未来几年超越美国,这并不是耸人聽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