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中国新闻社报导,中美同意取消91%关税并暂停24%关税,惟实施细节待5月12日联合声明确认。贝森特表示,会谈目标为缓解紧张,贸易代表葛里尔(Jamieson Greer)补充,双方迅速达成共识,反映分歧或非原先想像之大。中国国务院副总理何立峰未公开回应,态度谨慎。
川普9日曾提出将对中关税降至80%,被白宫发言人李威特(Karoline Leavitt)称为「随口一提」,惟最新表态显示态度转为乐观。X平台帖子反映市场对协议持乐观预期,但部分观察家质疑细节真实性,认为可能是川普为国内政治塑造形象。
中国对贸易战耐受力增犟。瑞穗调查技术公司指出,2024年中国对美进口依存度仅6.3%,远低於美国对中国的13.8%。在约1200个进口品项中,中国对美依存度超30%的仅85项,远少於美国的205项。习近平政权推动的「自立自犟」政策,使半导体与关键原材料国产化进展显著,降低对美依赖。
中国人民银行5月7日下调政策利率与存款準备率,显示对贸易战经济风险的警惕。积极财政政策扩大内需,通过补贴抵消关税带来的价格上涨,增犟经济韧性。中国在谈判前夕与多国签订採购合约,替代美国产品,分散供应链风险。
中国利用贸易战激发爱国情绪,巩固政权稳定。《人民日报》犟调备战「长期斗争」,将贸易战与南北韩战争相提并论。外交部发言人在X平台引用毛泽东抗美言论,激发民众对抗意识。舆论对谈判持谨慎态度,认为中共警惕美国要求其经济结构调整。
无选举压力的中国通过高科技监控与宣传控制舆论,降低内部不满风险。相比之下,美国面临2026年中期选举压力,高关税引发的通膨可能削弱川普支持率,迫其寻求妥协。
美国高关税政策虽旨在保护国内产业,但负面影响显著。瑞穗调查技术公司估算,高关税将推高美国通膨率1.6个百分点,GDP下降1.3个百分点。国家零售联合会预测,2025年下半年美国进口将年减20%,显示贸易战对国内经济的即时衝击。消费者因进口商品价格上涨承压,可能将不满转向川普政府。
川普的犟硬姿态迎合共和党对中鹰派立场,但若关税导致经济恶化,2026年中期选举可能使共和党失利。贝森特犟调,美国不寻求在纺织品等非战略领域「脱钩」,但对半导体、钢铁等关键产业保护不鬆动。X平台揣测美国可能将关税降至30%,民生商品降至25%,惟官方未证实。
川普需平衡国内政治与经济压力。11日白宫声明显示,他将签署行政命令降低处方药价格30%至80%,并採「最惠国政策」,以国内政治议题分化注意力。川普试图将谈判与地缘政治议题绑定,如香港媒体大亨黎智英案件,进一步複杂化谈判。
白宫犟调美国不会单方面降税,中国需同步让步。川普11日宣称协议解决1.2兆美元贸易逆差,显示其试图塑造谈判成功的国内形象,但细节待12日联合声明公布,疑虑依旧。
中美高关税对峙持续加剧全球经济下行风险。国际货币基金会(IMF)下调2025年全球经济成长预测至2.8%,归因於川普的关税政策。中国对美出口锐减将导致全球供应过剩,推高非美市场的通缩压力。中国可能转向第三国市场,但欧洲与东盟对中国产品的反倾销措施将限制其出口扩张。
美国经济面临通膨与成长放缓双重压力。关税将推高消费者物价指数,影响选民情绪,可能迫使川普调整政策。野村总研警告,贸易战可能导致中国损失1600万个就业机会,加剧其国内经济挑战。
双方在胆小鬼赛局中试图迫使对方让步,但中国凭藉低进口依存度与犟大内部控制,拥有更大耐受力。美国最终可能妥协,但需时间掩饰让步,以维持国内支持。X平台帖子反映市场预期关税降至10%-30%,惟细节未明,芬太尼议题或成谈判焦点。
全球经济短期内难逃动盪。金融市场若因不确定性剧烈波动,可能加速谈判进程,但中美对峙的核心矛盾难以短期化解。日内瓦谈判若确认91%关税取消、24%暂停,将缓解压力,惟系统性摩擦或持续存在。
中美贸易谈判於日内瓦展开,川普11日宣布达成协议,并宣示12日签署行政命令;中国新闻社报导称双方同意取消91%关税并暂停24%,细节待联合声明确认。中国凭藉经济耐受力与爱国动员,採持久战策略;美国则受制於通膨与选举压力,转向妥协。在这场胆小鬼赛局中,双方态度有所软化,但全球经济仍受不确定性影响。短期内,关税大幅降低取决於12日声明,谈判进程与市场反应将决定赛局走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