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樓主 / Baiedurfe
- 時間: 2025-4-02 10:17
-
-
第 2 樓 / 本壇第一毒舌
- 時間: 2025-4-02 10:36
-
-
第 3 樓 / 白馬胖子
- 時間: 2025-4-02 10:51看看馬斯克如何評價 LiDAR
“LiDAR 是徒勞無功的。”埃隆·馬斯克在 2019 年做出了著名預測:LiDAR 對於實現自動駕駛毫無用處。
x.com/ElonClipsX/statu...4512599455 -
第 4 樓 / 動力系統
- 時間: 2025-4-02 10:57
-
第 5 樓 / 白馬胖子
- 時間: 2025-4-02 10:59
-
第 6 樓 / 動力系統
- 時間: 2025-4-02 10:59
-
第 7 樓 / 白馬胖子
- 時間: 2025-4-02 11:02
-
第 8 樓 / 白馬胖子
- 時間: 2025-4-02 11:04博世暴論震動百人會:特斯拉FSD在中國斷代領先,智駕遲早標配沒必要自研
2025-03-31 08:54:07 創事記 微博 作者: 我有話說(1637人參與)
一凡 發自 副駕寺
智能車參考 | 公眾號 AI4Auto
2025,智駕開車動口不動手。
端到端已經成為共識,下一步應該怎麼走?技術路線很不同,但功能體驗已經有了共識。
在剛剛閉幕的電動汽車百人會論壇上,大疆提出了生成式智駕,支持語音交互下令,還分享了L4級規劃。
元戎啟行周光透露VLA上車時間,指出激光雷達不再必要。
長安汽車陶吉分享了整車智能范式,可以和AI司機對話幫你開車。
更早前,理想汽車在GTC的分享中,也透露新系統將支持車主對話,指揮AI司機。
今年的智駕不只是機械地幫你開,你還能根據不同需求,指揮智駕靈活地開。
汽車不再是單純的交通工具,汽車機器人的概念從未像今天如此具體。
閱讀指引:
1、卓馭的生成式智駕與L4硬件方案
2、元戎VLA今年落地,周光:激光雷達不是必須的
3、陶吉:長安智駕,不止VLA
4、CTO吳會肖談長城AI轉型
5、博世勸退主機廠自研高速智駕,稱“FSD斷代領先”
卓馭的生成式智駕與L4硬件方案
這是大疆車載獨立為卓馭後,首次亮相百人會。
卓馭AI首席技術官陳曉智分享了大疆的L2+最新進展,以及L3/L4規劃。
L2+方面,卓馭認為在端到端出現後,僅僅從擬人維度來評價智駕是不夠的。
目前主流的端到端都是基於模仿學習實現,堆大量數據模仿人類,因此得到的是人類平均水平和開車風格。
卓馭認為不同人開車風格有偏差,智駕擬人應該進一步細化,模擬司機個體本身開車的偏好。
卓馭將此稱之為個性化駕駛,你甚至可以去自定義智駕起步的快慢,跟車距離的不同風格。
模型也會學習你開車的記錄,把車主的駕駛風格融入為自己的開車風格,整個過程都是在端側完成的。
還支持語音交互,車上有老人,你可以讓智駕開慢點,趕時間就開快點,動動嘴就完成了。
下個月的上海車展就能體驗到,今年就量產,這背後是如何實驗的呢?
大疆結合世界模型,提出生成式智駕方案GenDrive。
這套智駕並非是基於直覺的一次性動作預測,而是有強大的推理能力,可以針對當前場景預測未來的N種可能,然後結合用戶駕駛意圖實現。
該系統同時支持端到端的提示推理,通過給模型輸入提示詞影響模型的輸出,這樣系統就能根據用戶用戶指令選擇符合用戶偏好的安全軌跡。
此外, 陳曉智還透露了卓馭的L3/L4級自動駕駛硬件方案,將上車激光雷達,結合以前的三目慣導做成一體化,采用英偉達Thor芯片,算力最高達1000TOPS。
陳曉智預告,L3和L4級自動駕駛能力後續也會逐步落地。
元戎VLA今年落地,周光:激光雷達不是必須的
周光認為,自動駕駛的發展是跟著大模型在走。他用LLM對比智駕系統的發展,表示目前行業大都是端到端1.0,還有很多提前定義好的規則,依然不是一個通才系統。
通才系統即垂直領域的很多事情都能做,就像當年橫空出世的ChatGPT各種刷高考題,成績媲美985大學生。
對於實現自動駕駛的通才系統,元戎有自己的主張:
VLA。
用一個模型打通視覺、語言和動作,融合VLM和端到端,是對端到端的進一步發展,將於今年年中量產上車。
上車後能帶來什麼體驗?
舉個例子,自己識別車道和指示,文字顯示呈現給車主,同步執行動作。
值得關注的是,元戎的智駕系統將同時支持純視覺和激光雷達。
這又回到了老生常談的路線之爭,在周光看來AI的發展其實是重構生物大腦的過程,而對生物來說,激光不是必須的。元戎現在認為,結合成本來看,增加一個激光雷達的增益是非常低的。
“但為了最後0.1的提升,我覺得是有用的。”
此外,元戎的算法今年還將適配多個芯片平台,今年會有超10個量產項目,覆蓋SUV、MPV和越野車等多款車型,下個月的上海車展會提供試乘和試駕。
陶吉:長安智駕,不止VLA
陶吉首先回顧了去年行業的三大進展:
自主品牌滲透率超過合資
新能源滲透率超過燃油車
L2級智能駕駛滲透率極大提高
作為長安汽車的首席智能駕駛技術官,陶吉接著把分享重點放在了智能駕駛。
陶吉回顧了自動駕駛歷史的發展,從L0到L2+花費了數十年,而L2到L2+(城區NOA),L2+再到城區L3不過花了4年時間。
陶吉表示,自動駕駛已經駛入了快車道,預計L3到L4也不過4年時間,會很快到來。
finance.sina.com.cn/te...7621.shtml -
第 9 樓 / 白馬胖子
- 時間: 2025-4-02 11:06
白馬胖子 寫道:
博世暴論震動百人會:特斯拉FSD在中國斷代領先,智駕遲早標配沒必要自研
2025-03-31 08:54:07 創事記 微博 作者: 我有話說(1637人參與)
一凡 發自 副駕寺
智能車參考 | 公眾號 AI4Auto
2025,智駕開車動口不動手。
端到端已經成為共識,下一步應該怎麼走?技術路線很不同,但功能體驗已經有了共識。
在剛剛閉幕的電動汽車百人會論壇上,大疆提出了生成式智駕,支持語音交互下令,還分享了L4級規劃。
元戎啟行周光透露VLA上車時間,指出激光雷達不再必要。
長安汽車陶吉分享了整車智能范式,可以和AI司機對話幫你開車。
更早前,理想汽車在GTC的分享中,也透露新系統將支持車主對話,指揮AI司機。
今年的智駕不只是機械地幫你開,你還能根據不同需求,指揮智駕靈活地開。
汽車不再是單純的交通工具,汽車機器人的概念從未像今天如此具體。
閱讀指引:
1、卓馭的生成式智駕與L4硬件方案
2、元戎VLA今年落地,周光:激光雷達不是必須的
3、陶吉:長安智駕,不止VLA
4、CTO吳會肖談長城AI轉型
5、博世勸退主機廠自研高速智駕,稱“FSD斷代領先”
卓馭的生成式智駕與L4硬件方案
這是大疆車載獨立為卓馭後,首次亮相百人會。
卓馭AI首席技術官陳曉智分享了大疆的L2+最新進展,以及L3/L4規劃。
L2+方面,卓馭認為在端到端出現後,僅僅從擬人維度來評價智駕是不夠的。
目前主流的端到端都是基於模仿學習實現,堆大量數據模仿人類,因此得到的是人類平均水平和開車風格。
卓馭認為不同人開車風格有偏差,智駕擬人應該進一步細化,模擬司機個體本身開車的偏好。
卓馭將此稱之為個性化駕駛,你甚至可以去自定義智駕起步的快慢,跟車距離的不同風格。
模型也會學習你開車的記錄,把車主的駕駛風格融入為自己的開車風格,整個過程都是在端側完成的。
還支持語音交互,車上有老人,你可以讓智駕開慢點,趕時間就開快點,動動嘴就完成了。
下個月的上海車展就能體驗到,今年就量產,這背後是如何實驗的呢?
大疆結合世界模型,提出生成式智駕方案GenDrive。
這套智駕並非是基於直覺的一次性動作預測,而是有強大的推理能力,可以針對當前場景預測未來的N種可能,然後結合用戶駕駛意圖實現。
該系統同時支持端到端的提示推理,通過給模型輸入提示詞影響模型的輸出,這樣系統就能根據用戶用戶指令選擇符合用戶偏好的安全軌跡。
此外, 陳曉智還透露了卓馭的L3/L4級自動駕駛硬件方案,將上車激光雷達,結合以前的三目慣導做成一體化,采用英偉達Thor芯片,算力最高達1000TOPS。
陳曉智預告,L3和L4級自動駕駛能力後續也會逐步落地。
元戎VLA今年落地,周光:激光雷達不是必須的
周光認為,自動駕駛的發展是跟著大模型在走。他用LLM對比智駕系統的發展,表示目前行業大都是端到端1.0,還有很多提前定義好的規則,依然不是一個通才系統。
通才系統即垂直領域的很多事情都能做,就像當年橫空出世的ChatGPT各種刷高考題,成績媲美985大學生。
對於實現自動駕駛的通才系統,元戎有自己的主張:
VLA。
用一個模型打通視覺、語言和動作,融合VLM和端到端,是對端到端的進一步發展,將於今年年中量產上車。
上車後能帶來什麼體驗?
舉個例子,自己識別車道和指示,文字顯示呈現給車主,同步執行動作。
值得關注的是,元戎的智駕系統將同時支持純視覺和激光雷達。
這又回到了老生常談的路線之爭,在周光看來AI的發展其實是重構生物大腦的過程,而對生物來說,激光不是必須的。元戎現在認為,結合成本來看,增加一個激光雷達的增益是非常低的。
“但為了最後0.1的提升,我覺得是有用的。”
此外,元戎的算法今年還將適配多個芯片平台,今年會有超10個量產項目,覆蓋SUV、MPV和越野車等多款車型,下個月的上海車展會提供試乘和試駕。
陶吉:長安智駕,不止VLA
陶吉首先回顧了去年行業的三大進展:
自主品牌滲透率超過合資
新能源滲透率超過燃油車
L2級智能駕駛滲透率極大提高
作為長安汽車的首席智能駕駛技術官,陶吉接著把分享重點放在了智能駕駛。
陶吉回顧了自動駕駛歷史的發展,從L0到L2+花費了數十年,而L2到L2+(城區NOA),L2+再到城區L3不過花了4年時間。
陶吉表示,自動駕駛已經駛入了快車道,預計L3到L4也不過4年時間,會很快到來。
finance.sina.com.cn/te...7621.shtml
斷代領先 @動力系統 -
第 10 樓 / 白馬胖子
- 時間: 2025-4-02 12:02吹了多年沒出來的特斯拉FSD斷代領先 @動力系統
www.163.com/dy/article...18K7K.html
特斯拉FSD的水平究竟如何?這一直是行業內外的關注焦點。3月30日,在中國電動汽車百人會論壇2025上,博世智能駕控系統中國區總裁吳永橋認為,特斯拉一段式端到端的基座模型算法水平是斷代式領先國內所有的智駕方案,至少領先一到兩年。
這一觀點瞬間引起了行業內外的高度關注。
同樣是在百人會論壇期間,元戎啟行CEO周光也被問到了類似問題。
”從技術角度看,特斯拉FSD V13確實領先一代,其端到端架構和基座模型算法優化使其在自動駕駛領域處於領先地位。但國內智駕公司擁有本土數據集優勢,特斯拉因無法在中國采集數據,只能通過智駕結果間接調整訓練方式,效率較低。“周光對包括億歐汽車在內的媒體表示,目前,元戎啟行已經開始著手開發V13架構,希望能夠盡快推出。”作為研究人員和工程師,我們應當保持誠實。“
事實上,同樣參加本次百人會論壇的輕舟智航CEO於騫也有著和吳永橋、周光相類似的觀點。
於騫表示:“特斯拉還是非常領先的,一方面是競爭對手,也是行業的引領者。我們要有足夠的respect,特斯拉確實這方面做得好,我們中國大部分的自動駕駛公司都是摸著特斯拉過河的,我覺得我們在這方面要抱有敬畏之心。”
面對如此強勢的對手,周光認為中國公司具備同樣能力,可以成功復制特斯拉FSD V13的效果。
在展望中國自動駕駛產業的發展前景時,周光認為智駕領域尚未進入真正的大模型時代,目前仍處於專家系統階段。元戎將通過RoadAGI產品逐步實現從專家到通才的轉變,目標是實現廣泛適應物理世界的AI系統。他認為,當前技術突破雖能支持現實場景下的強專家系統,但實現AGI仍需更多突破。元戎將繼續深耕智駕領域,推動技術進步和商業化落地。
1、在智能駕駛領域,各大車企現在在加大自研力度,作為第三方解決方案商,元戎啟行如何應對這種趨勢?咱們的核心競爭力在哪裡?
周光:車企加大智駕自研力度的趨勢明顯,但元戎憑借頂尖技術和體驗保持優勢。車企自研主要集中在中低階技術,高階智駕尤其是VLA技術仍需時間攻克,且需大量專業知識。
元戎不僅是一家智駕公司,更是專注於物理AI的公司,致力於在該領域突破,智駕是其首個落地場景。元戎將持續優化AI技術,直至實現物理世界的AGI,並通過發布RoadAGI產品推動技術從專家系統向通才系統轉變。
2、此前有自媒體稱國內智駕技術落後於特斯拉FSD一年以上,引發行業熱議。作為智駕領域的權威,元戎啟行如何看待這一說法?與特斯拉FSD相比,元戎的優勢是什麼?
周光:從技術角度看,特斯拉FSD V13確實領先一代,其端到端架構和基座模型算法優化使其在自動駕駛領域處於領先地位。但國內智駕公司擁有本土數據集優勢,特斯拉因無法在中國采集數據,只能通過智駕結果間接調整訓練方式,效率較低。
我們已經開始著手開發V13架構,希望能夠盡快推出。作為研究人員和工程師,我們應當保持誠實。我們有信心能夠率先在中國實現這一目標,也希望中國公司具備這樣的能力,成功復制V13的效果。
3、咱們剛剛也發了一個VLA的視覺動作空間多模型,理想也發布了AD Pro,你們怎麼對比?有什麼評價?
周光:VLA關注技術上限,而L3關注技術下限,兩者方向不同。L3不需要端到端或先進AI,可通過限制功能場景實現,如奔馳在德國的L3系統。理論上,AI能力越強,兜底需求越少,可釋放區間越大。特斯拉未強調L3或車位到車位功能,背後有深層次原因。
國內車位到車位功能目前依賴高精度地圖技術,通過工程手段拼接,技術上無價值,只是“縫合怪物”,對AI能力提升無幫助。特斯拉等公司不會為取悅用戶而做這種事,而是希望通過AI能力實現車位到車位功能。
盡管如此,為了迎合市場需求和商業化,元戎啟行也會推出類似車位到車位的“縫合怪物”產品,因為它們有商業價值。元戎啟行會根據市場需求調整產品策略,而不是完全堅持技術導向。
4、您覺得VLA到底能帶來什麼質的改變?
周光:VLA是從專家系統(specialist)向通用系統(generalist)的轉變,這是實現L5級自動駕駛的必要步驟。從純AI角度看,如果不考慮商業化,就不應有L3,而應直接從L2向L5發展,比如通過限定區域來逐步實現。
然而,從商業角度看,噱頭很重要,因為噱頭能促進銷售。特斯拉在美國之所以能這樣操作,是因為它在當地沒有競爭對手。如果在中國市場競爭激烈,特斯拉可能也會推出類似車位到車位的功能,因為在美國它有足夠的空間自由發揮。
5、去年底元戎啟行的智駕上車數為3萬,但頭部企業如華為和Momenta已達百萬輛級。如何看待這種數量級差距對算法迭代速度的影響?後續是否有擴大合作速度和規模的具體辦法?
周光:智駕行業經歷過多次洗牌,每次關鍵技術變革都會重塑行業格局。一旦錯過某一代技術,可能就會在市場競爭中失去優勢地位。目前智駕行業尚未進入大模型時代,正處於從專家系統(specialist)向通用系統(generalist)的過渡階段。
雖然有企業聲稱擁有優勢,但如果尚未進入大模型時代並采用新架構,這種優勢並不存在。只有真正進入大模型時代,企業才能享受規模效應帶來的紅利。目前行業尚未達到這一階段,未來仍可能有翻天覆地的變化。
如果尚未進入VLA階段,就談不上進入大模型時代。只有基於大模型架構的自動駕駛才能稱為大模型時代,而目前的自動駕駛系統大多仍處於專家系統階段,談論規模效應為時尚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