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南撒哈拉地區相繼發生軍事政變、眼下正籌組「薩赫勒國家邦聯」的尼日、馬利、布吉納法索三國,到土耳其在東非的重要盟友索馬利亞;從巴爾幹半島的黑山、保加利亞和彼此仍處在對立狀態的塞爾維亞及科索沃,都派出首腦或重要部長出席。在土耳其東側,近年剛從戰爭狀態走向和平協議談判的南高加索宿敵亞塞拜然及亞美尼亞,也在鄰國喬治亞陪伴下形成3國外長同台,向聽眾解釋區域願景與談判癥結的難得場景。
再往東看,哈薩克等中亞國家則與土耳其藉共享突厥語系傳承的文化基因,成立突厥國家組織。全球人口最多的穆斯林國家印尼,則有新總統普拉博沃專場演講,呼應艾爾段抨擊以色列、同情加薩人民的基調。
甫經政權更迭的敘利亞,遊擊領袖出身的臨時政府新總統夏拉也趕赴該論壇同艾爾段會面。外界預計,一份土敘唡國的新防務條約正在醞釀。如果談成,將使土耳其繼去年與內戰中的利比亞政府達成軍事合作備忘錄後,可再於地中海的另一戰略犄角—敘利亞,把土軍在該國的軍事存在合法化和長期化。
艾爾段雖解釋,土耳其在外交上「沒有隱藏的意圖和不可告人的目的」,土國在乎的是該區域的安全穩定和人民福祉,遠超過地面下的礦產。但沒人能否認,在美俄、歐俄、中美關系都呈僵持之際,與各方既有競爭又都還能打交道的土耳其,已是從地中海、黑海到裡海,都無法忽視的沉著力量。
司機總統早就應該拜艾爾多安做師傅學習政治手段。俄烏之戰就打不起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