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洲各国和布鲁塞尔夹在中美双方的博弈中,常年左右为难。现在开始正视「川普2.0」的现实,经济政策的调整其实已经晚了很多步。
舆论上「恶魔化」川普和美国的政策,仅仅是给予德国欧洲企业失败的不在场证明。因为德国国家和企业长年疏忽了自身结构上的问题,工业依赖俄罗斯的廉价能源和广大的中国市场,短期的利润让政策不断失焦,陷入无法自拔的陷阱。也是因为欧洲各大国这几年陷入国家补助的竞争,欧盟立定关键工业的战略,仅仅是将经济策略聚焦於国家「给不给钱」的问题,再次帮助企业推卸了自身在改革上的责任。
国家补贴本身并非错误的措施,但是欧洲在没有策略的情况之下,仅仅认为拷贝中国和美国的工业政策便能够维持竞争中的优势。当然,美国的封锁主义本身也有重大瑕疵,但是制度竞争一词在零和逻辑之下,留下很窄的框架,让欧洲仍然持续固执地不对症下药。
因此,极右派在欧美的崛起,目前不需要特殊的选战策略,政府多年错误的经济措施,就能够在国内加深人民选择极端措施的意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