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與日本近來更換重要的政府領導人。美國共和黨提名的川普掅j林乩矗蘼凼茄【偃送牌筆蚱昭∑筆源笫っ裰韉程崦暮亟趵觶ㄆ招縞踔鏈旃埠偷襯孟虜我樵河脛諞樵旱墓朧巍Q∏岸嗍教宀虜猓綣ㄆ盞毖〗茨男┠男┑母謀淶鵲齲緗翊ㄆ罩偵兜毖
同樣的,日本自民黨石破茂在上個月當選日本首相,石破茂也是日本媒體長久以來報導「國民最期待當選首相」的人選之一。石破茂終究當選首相後隨即解散日本眾議院,舉行大選;眾議院改選結果卻讓自民黨失去過半數席次,自民黨與聯合執政的公明黨也無法取得過半數席次。石破茂依然被選為首相,但做為「少數政府」的石破政權將是一個「弱勢領導」。
川普與石破茂的崛起是有一個共同的背景,亦即美國或日本國民強烈的「政治不信任」,而且這種「政治不信任」的情緒或感受,更是因為受到全球化的影響,造成美國或日本出現嚴重的貧富差距與階級落差,進而引發美國或日本國民普遍地對既有政治機制或政治菁英,產生強烈不信任或排斥;影響所及,未來美國或日本是否進一步改變或調整既有的政治制度運作或營運方式?相當值得注意觀察。
學術上對於「民粹主義」,大致可以區分為唡種類型。第一種類型是將民粹主義視為政治人物「繞過既有的決策的程序與機制,直接訴求選舉人的政治手法」,這一類型的政治人物往往操弄花言巧語,甚至以追求政治改革來塑造明星式政治型態。第二類型則操弄民眾對既有政治人物、政治體制的運作、流行的價值體系以及主流媒體等,產生強烈的反感、蔑視、憤怒,甚至失去信心。一旦出現第二種類型的民粹主義,選民很容易產生與進行「懲罰性」的投票行為模式。
以日本為例,儘管自民黨的派閥或政治人物隱藏大量的非法政治獻金且未申報或中飽私囊,這似乎是司空見慣的事情。可是,近年來日本國民卻深受輸入型通貨膨脹而導致消費物價節節上升等痛苦指數,部分打工族群還要考量是否因為增加打工時數而跨越「所得稅的申報底缐」,反而造成實質所得的下降。這些事件終於讓選民決定「好好懲罰自民黨」,自民黨大幅失去56席,也失去過半數席次。
至於對美國的民主黨而言,本次選舉結果也是如此。面對現階段美國的經濟問題或社會問題,如果執政的拜登總統或賀錦麗副總統可以提出更好或更有效的解決方法,為何不現在就推動這些政策呢?因此,與其說美國選民支持川普,還不如說,美國選民透過投票川普來表達他們對於既有的政治運作與傳統價值觀的不滿。美國選民為何不滿?也許是貧富差距是其中一個重要因素。請想想,當所得排名最頂尖1%的超富裕層級,其個人資產總計卻接近整體社會的40%;或者,收入所得排名後50%(約1億7000萬人)的個人資產總計只有整體社會的2.6%,中產階級當然會生氣的。
美國川普的政治可以概括為;經濟民族主義、加強邊境管制,以及將美國國家利益放在第一位的外交安全政策。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後至今,美國積極透過聯合國(UN)、世界貿易組織(WTO)與國際貨幣基金(IMF)等國際機構,建立「自由開放的國際政治經濟秩序」,是否會受到川普政治的影響而有所調整、改變或終結,這更值得我們密切地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