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ww.ganjingworld.com/z...hM66Z1q21c
【希望之聲2024年6月11日】(本台記者王驍/楊正采訪報導) 中共軍機艦擾台已成常態,前中共海軍軍官日前發出警告,中共已經露出獠牙,很可能在2025-2027年間攻打台灣。澳大利亞駐美大使表示,一但台海開戰,對政治、經濟的沖擊可能如同二戰,世界將截然不同。
中華民國國防部6月10日發布消息,自9日上午6時起至10日上午6時止,偵獲中共軍機9架次及軍艦7艘次,持續在台海周邊活動,其中5架次軍機逾越台灣海峽中線,進入台灣北部空域,距離基隆約91泜悖
國防部強調,國軍運用任務機艦及岸置飛彈系統嚴密監控與應處。
此前兩天,台灣方面分別於9日通報,偵獲中共蘇愷30戰機多架次,短暫進入台灣西南空域;8日通報,偵獲中共軍機13架次,其中6架次逾越海峽中線進入西南及東部空域,並偵獲中共軍艦5艘次及海警船4艘次,共22機艦船持續在台海周邊活動。
原中共海軍中校參謀姚誠近日在《菁英論壇》節目中表示 ,現在台海戰爭危險趨勢越來越嚴重。他還提到中共防長董軍在6月2日的香格裡拉對話中說「誰膽敢把台灣從中國分裂出去,必將粉身碎骨」。中共國防大學的將領以及其他一些人,也說出類似的戰狼言論,顯示中共的獠牙已經露出來了。
姚誠認為,
中共攻打台灣最可能的時間應該是2025年到2027年,原因是中共要在2027年舉行二十一大,這一年也是中共建軍100周年。而2028年是中華民國總統選舉年。總統賴清德將競選連任。中共一定會力阻其連任。而這期間,美國正在被俄烏、哈以兩個戰爭所牽扯。
姚誠說:「中共已經看到了打台灣的空窗期,如果過了2027年以後,俄烏戰爭結束了,中東也沒事兒了,美國的政府已經穩定了,中共再打台灣就很難了。」
旅澳學者李元華認為,習近平打不打台灣,主要看美國的態度,也看歐洲及全世界的態度。「其它的什麼二十一大、建軍一百年等等, 這都不是決定條件。因為習是色厲內荏, 他不管怎麼去喊口號,其實他內心對美國是懼怕的。這個期間,一個是台灣人的意志,一個是美國的態度。其實美國一直在遏制中共這種輕舉妄動」。
5月28日,
美國總統拜登在接受《時代》周刊專訪時表示,他不排除
動用美國武力保護台灣的可能性。此前,拜登分別在2021年8月、10月,2022年5月、9月,四次公開表態,會在台灣遭到中共武力攻擊時
協防台灣。
台灣開南大學國家暨區域發展研究中心主任陳文甲博士認為,當前中共發動軍事戰爭攻打台灣的可能性不高。他對《希望之聲》分析:「原因有五點:1、中共內部的經濟問題。中共當前正面臨嚴峻的經濟挑戰。因此,習近平會傾權力來解決國內經濟問題,而不是冒險發動軍事行動,以免壞了他繼續第四任的永久執政大夢。2、台灣戰略地位的重要。從地緣政治、科技與經濟等面向來看,台灣的重要性越來越明顯。任何對台灣的侵略行動,將會引發國際社會的強烈反應和幹預。3、印太同盟的圍堵壓力。近年來,美國及其盟國在印太地區的戰略圍堵力道不斷提升,形成了一個強大的遏制中共擴張的聯盟。4、(中共)軍事能力的不足與風險。盡管中共近年來大力推進軍事現代化,其軍事實力也顯著提升,但在攻打台灣這一復雜的軍事行動中仍存在諸多挑戰與風險。5、台灣防衛能力的提升。在美國的幫助下,台灣不斷提升其防衛能力,從而增加其(中共)發動戰爭的難度。」
拜登政府6月5日剛剛公布了總值約3億美元的最新一輪對台軍售,包括了F-16戰機通用及專用的設備和技術、後勤支援服務,有關設備將從美國空軍庫存中調用。
台灣國防部智庫「國防安全研究院」鍾志東博士表示,援台設備從美國空軍庫存中轉移,等於美國用超額防御物資來提供盟邦,證實美國將台灣視為非北約盟邦,這對中共來講是一個警訊。
鍾志東還表示,這次軍售案的公布時間點是在中共圍台軍演,以及拜登第五次承諾軍事防衛台灣之後,嚇阻中共的意味非常強。
台灣退役少將、前國防大學政戰學院院長余宗基認為,這次3億美元軍售可被看作重要裡程碑,凸顯台灣已經具備自主維修F16戰斗機的能力,大大提升了台灣在亞太地區跟其它國家間的軍事合作關系,同時有助台灣經濟增長,也凸顯未來台灣可能成為整個民主國家之間最重要的武器庫,「美國現在把後勤的能量放在台灣,台灣已經達到後勤自主的能力,代表中國(中共)想要輕易發動戰爭的機會幾乎沒有了。」
據路透社報導,澳洲駐美國大使陸克文(Kevin Rudd)6月6日在檀香山(Honolulu)發表演說時表示,美國認知到如果中共成功並吞台灣,將會沖擊美國的信譽,並且「對美國在全球范圍同盟的可靠性有深刻且可能無法逆轉的效果」。
李元華提醒,共產黨政權有時不按常理出牌,「中共本身現在也是風雨飄搖,整個都在崩塌中。他會不會最後狗急跳牆、來一個沉船之前的破釜沉舟的一種胡亂做法,一定會有這種可能。」
陸克文認為,將滿71歲的習近平有可能在未來10年內在滿80歲之前武力攻台。
他指出:「這樣一場戰爭所產生的經濟成本、對國內政治沖擊、和未知的地緣戰略後果,可能達到我們自二戰後從未見過的規模等級。」「不論結果為何,這場戰爭之後,這個世界可能會變得和以前截然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