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心理史学”(Psychohistory)是著名科幻小说作家阿西莫夫(Isaac Asimov)在其作品基地系列中提出的学说,这种科学揉合了历史学、数学、社会心理学、社会学、气体动力学及统计学,用于统计和预测巨大人口的未来活动,在基地系列中该学科被用于预测银河帝国的命运和人类的未来。
心理史学虽然是一个虚构的科学,但在理论上具有可行性,也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1960年代,一些企图大跨度预测并控制社会的社会学学说参照了心理史学的概念,如卡默洛特计划(Project Camelot)和现代化理论。卡默洛特计划是美国国防部在1964年提出并领导的社会学研究计划,旨在评估战争的起因,以及可避免战争的政府行为。
阿西莫夫借鉴了热力学的理论:在多粒子系统中,单个粒子的运动无法描述,但是大量粒子的运动是可以很精确的描述的。阿西莫夫将这个概念应用到银河帝国上,其人口以百兆计,达到了统计学的数量级。预测一个人或者少数人的未来是没有可能的,但是对于如此数量级的人类社会动向就完全可以通过统计科学的计算而预知到,可知道未来的各国经济、国界、兵力、人口数、事件、科技、资源、人的思考。
在小说中,该学科由小说人物哈里·谢顿创立,他提出了两个假定前提:[1]
- 作为研究对象的人类,总数必须达到足以用统计的方法来加以处理;
- 研究对象中必须没有人知晓本身已是心理史学的分析样本。即须保证研究对象的随机性和自发性
不过在《基地与地球》一书中又出现了一个假定前提:
心理史学预测的未来并非绝对完全正确的,而是以千分数概率来表示未来的可能性;预测时间离现在越远,这种可能性越小。事实上某些未知的个别因素可能会影响整个人类社会的动向,由此预测将会发生重大偏差,而具体的偏差内容连哈里谢顿也无法预测,只能依靠谢顿安排的第二基地来修正。
秘密隐藏于川陀的第二基地则正是为了保证计划在修正偏差后运作而存在的。后来第一基地对于心理史学及第二基地的察觉和个别因素变异人类心灵能力者骡的出现,导致心理史学预测上的严重偏差,导致对谢顿计划面临破产。第二基地果断的采取措施确保了第二假定前提的完整,并消除了个别因素带来的冲击,把谢顿计划重新拉回了谢顿的预想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