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费营销怎么做?伴随着社交媒体和电商崛起的新消费品牌们,在如何通过营销快速赢得声量和获取流量这件事上.接下来,True-E
北美互联网营销培训Jenny Mei将为您讲述更多。
似乎驾轻就熟——借助明星实现销量转化和调性升级,线上品牌用线下门店强化品牌,运营私域流量提升复购与转化,加上出圈的包装设计、出圈的跨界活动和产品……在2021年,这些自诞生起就自带强烈社交基因的品牌们,也用这些营销趋势,诠释了何为“新势力”。
当肖战穿着三款不同的造型向你介绍不同口味的欧扎克麦片,王一博在气泡水生气啵啵短片里化身送汽水小哥,利路修为瑞幸咖啡时玩起“不想上班一脸痛苦”的梗时……你会觉得,这么多年过去了,中国快消品的营销套路怎么还是没变,依旧钟情超级偶像,即使新消费品牌也不能免俗。
不止上述这几家,过去一年里,包括倍轻松、理然、蕉内和usmile在内的多个新消费品牌选择与明星艺人展开合作。迅速扩大影响力、提高销量,借力于已具有大量人气的流量明星,确实是相对省事的方法。
但不同于传统品牌,新消费品牌的明星营销玩法已有些不同。注重在社交媒体上与明星代言人制造“社交话题”和开展粉丝互动,成为它们开展营销的重要方式。“蹭”上代言人及其热度,并通过周边活动与粉丝展开交流、激发分享,被认为能够加速沉淀品牌印象,让代言人的粉丝转化为品牌粉丝,最后实现销售转化。
“流量至上”的逻辑,是大多数处于“0-1”阶段(也就是处在冷启动期/生存期)的新消费品品牌的营销诉求,以获客为思考出发点,让品牌在极短时间内“破圈”让大家知道。这样的做法之下,所选取的明星代言人是否和品牌价值、形象紧密连接,似乎已没有过去那么重要。同时,很难避免这样的负面效果,比如品牌代言便容易陷入“卖脸”的套路感,消费者看完不易留下什么深刻的记忆点等。流量明星代言在泛滥以外,新品牌们也需要警惕潜在隐患和风险,毕竟这一年里“翻车”的明星艺人不在少数。
正如前文所言,借助流量艺人快速实现销量转化,以更好看的数据向资本方交代,是大部分新品牌们在现阶段寻求代言的根本诉求。但处于“1-10”阶段的新消费品牌,已不局限于让代言人成为销售转化工具,而是开始着眼于提升品牌形象,加深品牌资产和价值的沉淀。
完美日记为例,从2018年前后流量路线的年轻艺人合作,到2019年与新生代电影演员文淇、导演岩井俊二合作拍摄微电影,再到去年官宣全球代言人周迅,这些“苦心经营”的转变,都在传达完美日记开始静下心来沉淀品牌形象的信号,并逐渐摆脱“网红”“平价替代”等标签。
凭借短视频平台上的投放、产品广告以及与明星合作带来用户的关注度等,元气森林在2019-2020年迎来爆发增长,达到了空前的影响力。今年以来,它开始以其更加鲜明的个性化性格输出,以中国女排、芭蕾舞者、登山运动员和基层教育为角度的大片的推出,元气森林希望为更多年轻人带来鼓舞,借此产生情感连接的同时,也希望输出具有“挑战者精神”的品牌价值观。
前者近期上线了名为“出其不意,就有灵感”的首支品牌宣传片,后者将充满童稚的烟火气的故事用日记短片形式娓娓道来。比起套路化、同质化的营销手段,有创意又走心的故事片被赋予了更多好感,也容易获得的是用户心理上的共鸣,强化品牌友好的形象。
从带货渠道转向于多关心品牌价值,符合品牌长远发展路径和节奏,因为当流量越来越贵,明星越来越贵,这样的营销手段所带来的转化率将很难达到品牌预期。新消费品牌需要清醒地认识到,品牌本身内在的生命力是最终决胜的资本,如何将它们有利传达,成为“从1到10”发展阶段的考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