矽谷银行(SVB)由美国存款保险公司正式接管,股票停牌。矽谷银行曾是美国存款增长最快的银行,一度存款年增长从600亿美元飚升至1200亿美元,远远超过了美国最大的银行极品摩根。2020年新冠疫情之後,美联储用货币政策抗疫,家庭储蓄存款一度达到约10,000亿美元,广义货币M2增长超25%。很多人看多美股,认为这些巨量的闲置现金总有一天会入市化身为股票。显然,很多人忘记了会计複式记账原则——有借必有贷。
对於像矽谷这样的银行来说,一千多亿美元的存款,账本上全是矽谷最大最蓝的创投公司和科技新贵,包括了矽谷教父Peter Thiel的创始人基金Founder's Fund,它应该如何进行流动性管理?既然美国联储局利率是零,那么就都买全世界最安全的资产——短期美债吧。还可以吃点利息,挣点小钱。然而好景不长。
到了2021年底,美国通胀开始大幅飚升,美联储货币政策开始拿捏不住,短端美债收益率同时开始大幅上扬,导致了美债2022年的暴跌是1800年、唡百多年有史以来之最。突然,全球最安全的资产变成了风暴之眼(如图)。
此刻,矽谷银行账上的美债持仓开始血亏。即便是还没有卖,记账上也需要以市价来计算mark to market。矽谷的市价计价的损失已经超过了其股本总额。评级公司一刻也没有耽误,开始準备下调矽谷银行的评级。但存款利率依然接近零。美国老百姓也不想就这么眼睜睜地被收割,开始把银行存款取出来买现在收益率已经接近4%的货币基金。
如果矽谷银行大幅上调存款利息,那么它的利差收入就会减少,还要支付额外的流动性。这时,矽谷发现自己进退维谷。矽谷的投行高盛看到了这个佣金机会,开始建议矽谷卖掉一部分美债组合,同时卖22.5亿美元的股票以补充资本金。
这个主意,真是馊得不能再馊:融资路演时被迫披露的数据显示,矽谷的客户在大规模取钱,矽谷的存款大量流失。如果不是路演披露,本来市场并不知道详情。现在,市场认为矽谷快破产了,更加速挤提。然後,就是本文开头的那一幕。
由於矽谷都是大客户,存款远超25万美元,因此矽谷银行95%以上的存款不适应於美国存款保险上限25万美元的保护条款。必然有很多其它地方性银行在使用类似的手段进行现金管理。在美债短端收益率飚升的今天,它们必然面临著同样的风险。这也解释了为什么市场一厢情愿地认为美联储将很快停止加息。显然,屁股决定了他们的脑袋。当然,现在美联储的货币政策必须考虑对於美国银行业的影响。
鲍叔最近总是说,要「全面考虑数据the totality of data」。10日晚,市场出於避险需求躲在美债短端,收益率开始大幅下降。很多人赍续对於美债收益率曲缐历史性倒挂不以为然。其实,收益率曲缐的倒挂就是一种风险的扭曲。这种形态是不可能持续的。而它的扭转,必将天崩地裂。虽然长期风险稳定,但是短端风险的高企。而我们需要活过了短期,才能看到长期。
但这种长期预测对於当下毫无帮助。长期,我们早死了。经济学家这工作太容易了,太无用了。在暴风雨来临之际,经济学家只能告诉我们暴风雨总会过去,之後大海又将重归平静。
“美债收益率大幅上扬,导致2022美债暴跌”这是什么因果关系我怎么看不懂。
举例简单算:十年国债发行时利息1%,价格100,十年后价格本息将是110.现在市场十年期利息是4%, 十年的利息将是四十,需要在已发行债券里倒扣,换言之,原来100的债券现在大约只值80。这样十年内才有4%利息。
平行空间 写道: |
举例简单算:十年国债发行时利息1%,价格100,十年后价格本息将是110.现在市场十年期利息是4%, 十年的利息将是四十,需要在已发行债券里倒扣,换言之,原来100的债券现在大约只值80。这样十年内才有4%利息。
|
是否也就是说,10年债券到期本息是不变的110,现在利息是4%,为了保证现在买入债券有4%的年利息,那现在债券的价格就是:x+10*0.04*x=110, x=79, 即现在价格就是79. 这个是否要计复利(1.04)^10还是不应该计复利,就是1+0.04*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