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赫姆特成了瓦格纳与俄国防长角力的地点
俄罗斯佣兵组织瓦格纳集团(Wagner Group)首脑普里格津(Yevgeny Prigozhin)挥军攻打巴赫姆特时,赌上的是自己和他旗下私人军隊的名誉。
普里格津希望向众人展现,他的战士打仗打得比俄罗斯正规军还要好。他招募了数以千计的囚犯,令他们一批又一批攻击乌克兰的防禦阵地,许多人因此成了砲灰送死。
如果普里格津没有成功夺取巴赫姆特,他在莫斯科的政治影响力就会削弱。
普里格津之前与俄罗斯国防部长萧依古(Sergei Shoigu)槓上,先是批评萧依古的战术,现在又抱怨没有获得足够弹药。库詹表示,唡人为了克里姆林宫的影响力而进行政治斗争,「而斗争的地点就是巴赫姆特和周围地区」。
●为何乌方折损数以千计军人仍顽犟坚守?
乌克兰主要战略目的是利用这场战役削弱俄国军力。一名西方官员直白地说:「由於俄罗斯战术的缘故,巴赫姆特给了乌克兰一个独特机会,让他们可以杀害许多俄罗斯人。」
北大西洋公约组织(NATO)的消息人士估计,乌方在巴赫姆特每战死1人,俄方就会有5人阵亡。乌克兰国安会秘书长丹尼洛夫(Oleksiy Danilov)则透露,乌俄唡方在当地折损的军人比例其实更高,为1比7。
如同俄罗斯一样,乌克兰也赋予巴赫姆特政治意义。乌克兰总统泽伦斯基(Volodymyr Zelenskyy)把巴赫姆特当作抵禦俄军的象徵。
泽伦斯基去年12月访问华府时,称巴赫姆特是「我方士气的堡垒」,并把一面从巴赫姆特取得的乌克兰国旗赠给美国国会。他说:「巴赫姆特之战将改变我们争取独立和自由的战争走向。」
●如果巴赫姆特沦陷 局势会有何变化?
俄罗斯将声称取得胜利,这是难得可提升士气的好消息。乌克兰则会蒙受政治、象徵性的落败,乌克兰人不再能在社群媒体高呼「守住巴赫姆特!」仅有少数人认为这会造成重大军事影响。
美国国防部长奥斯汀(Lloyd Austin)曾说:「巴赫姆特沦陷,不一定代表俄军已经改变了这场战斗的态势。」
现为战略家的前澳洲将领莱恩(Mick Ryan)则认为,俄军无法快速取得进展。
他说:「乌克兰人…将撤退到克拉莫托斯克地区的防禦区。这座城市的地势比巴赫姆特更高、更易守难攻。对俄罗斯而言,任何挺进克拉莫托斯克地区的行动都可能会跟巴赫姆特战役一样血腥。」
巴赫姆特之战最重要地方或许在於,俄乌双方会有多少人折损,以及这对俄乌战争下一阶段的意义是什么。俄方是否很多人伤亡,导致发动进一步攻势的能力减弱?或者乌方是否会折损许多军人,以致於军隊较无法在晚春时发动反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