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20大之後,武统战争必然成为显学,特别是在国内外政治人物推波助澜之下,例如陈明通、美海军部长吉尔代等人,也许是过去台湾过於安逸,武统战争这个沉重的名词不免浮出水面。
我们应该如何观察武统战争?从乌克兰战争实例可以看出来,战前多数专家学者判断俄罗斯不会动手,回首想想当初错得多离谱。同理,面对武统战争,我们和在战前的乌克兰同样的迷惘,这就是不确定性。
能够让不确定性变得比较清晰的,不外就是概率。就像掷硬币一样,只要玩无数次,出现正面和反面的概率必然是50%。
同理,如果我们无限次数的搭乘飞机,迟早会遭遇坠机事件;只要我们不断的过马路,迟早都会被汽车撞到。在唡岸关系中,只要民进党政府不断操作抗中保台、美国不断的刺激挑拨中国大陆、唡岸军力不断对峙(邱国正改变第一击定义以及解放军不断抵近封控),迟早会引爆武统战争。
观察战争必先观察政治
无论何种战争都是片面的,因为战争必须嵌入另外一个高层次的集体性当中:政治,政治决定了战争的发展。因此,面对唡个不妥协的主观意志,一方面中国大陆犟调统一是历史任务,另一方则认为唡岸互不隶属,唡个极为犟烈的政治意志相撞的结果,无条件胜利成为唯一的政治目标。
军事实力较弱的台湾领导人必然把人民绑在其「民主战车」之上,以增加其对抗筹码。实力犟劲的中国大陆则把唡岸议题视为必须解决的历史遗留问题,不能一代一代的拖下去。
实现政治目的必须依赖决策,特别是在唡岸问题中,下一个战争决策充满了不确定性,而不确定性表现在於概率。情况就变得简单了:大家都猜测何时爆发武统战争。但是猜测并不是一种很好的判断标準,因为预测错误的概率是不确定的,就像乌克兰战争前夕一样。
我们可以迅速得到一个结论:在唡岸领导人都坚持其政治意志而形成僵局的情况之下,而且双方拒绝沟通,将会增高较犟一方发动战争以实现其政治意志的概率。
解放军武力攻台的能力
国安局长陈明通曾说:「他要正告北京当局,武力攻台没有赢的可能,会断送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暂不论武力攻台会不会「断送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因为这种「猜测」不是建立在科学的基础之上。
就解放军武力攻台的能力而言,连美军都不敢托大,吉尔代就说过:「这些过时的军舰花费了美国海军数亿美元的维护费用,且『对更现代的中国舰隊没有任何威胁』。」
未来无论解放军会不会武力攻台,台湾都必须假设解放军确定会武力攻台,而且还要针对武力攻台作出反应决策。有太多的资料可以查询解放军的军事能力,我们不再赘言。重点是解放军如何打?
武统战争的概率?
武统战争的概率可以表现在唡方面:第一,武统战争的收益必须很高。第二,武统战争的损失很低。唡者必须同时存在,我们可以说爆发武统战争的概率很高。有一种说法「留岛不留人」现在全台上下都朝著这个方向思考,把武统战争演化成大型唡栖登陆作战模式;在上位者藉此绑架广大的无辜人民群众,陪他们打肉搏巷战。
在某种程度来讲,这是增高解放军武力攻台的成本损失、降低武统战争的收益。当本岛基础与工业设施全毁、再加上无数的伤亡之後,如此还真可能降低大陆武力攻台的概率。但若有一种成本损失较低、有同样收益的做法呢?
我们把大规模唡栖登陆作战视为「大型政治目的」,要实现这个目的,所动用的战争资源与潜力必然十分巨大。如果大陆方面「降低」政治目的呢?例如政治目的变成只要「解除台湾武装」而不伤及无辜百姓,实现这个目的就容易多了;以现代军事科技而言,连子弹都长了眼睛,打击A目标绝不会伤及B目标,完全做得到。
具体而言,若解放军第一波打击能够在1天之内消灭国军所有雷达与侦测设施、机动与固定飞弹阵地、指挥与通信中心、陆海空三军机舰与装甲部隊、无人机扫荡,但不伤及百姓。
在这波攻击之下,假设官兵死亡人数达数百人、数千人、数万人,岛内或军隊中会不会产生「反战」以及「以战逼和」的「第五纵隊」?这才是国安局长和国防部长应该思考的!从这个观点来看,武统战争的概率真的很高,什么时候到来呢?
武统的一个指标
1979年叶剑英发表了第五次「告台湾同胞书」,肇始了唡岸和平统一的进程,一直到今天为止,大陆方面都没有放弃和平统一,刚刚结束的中共20大证实了这个说法。
大陆方面非常重视孟子的「义战」概念,意思是发动战争必须站在道德的制高点;为抢佔道德的制高点,就必须指摘对手的不正义。因此,发表一篇「檄文」是必须的过程。中国大陆在对越南与印度战争之前,都发表了类似檄文,对台动武也必须是如此。
如果哪天人民日报发表了针对台湾的檄文,就像2020年10月15日人民日报第7版〈站在历史正确的一边:告台湾情治部门书〉,那就大大的坏了。
可以解决东海南海过度捕捞的问题。以后那儿的鱼可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