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我们常看到出口连20红,外销订单连25红之类的标题,可以充分感受到春暖花开的景气与喜气。然而,这当中虽有真实的成分,郄也有物价膨胀的水份。排除物价,还原实质成长之後,我们会发现,如今的景气正在改变。
每月政府公布的出口、订单、批发、零售、薪资等数字都是名目(nominal)统计,也就是以当期价格为基础的数字。当数字升高,有可能是「量」的提高,但也可能只是「价」的膨胀所致。若名目值的上扬是来自价的膨胀,而非来自量的成长,有可能只是虚胖。为此,多数指标总会另外再发布一个实质(real)统计,以排除价的波动,来评估量的变化,像经济成长率衡量的就是实质GDP的变化,此外,过去常聽到实质薪资倒退15年,也就是这个概念。
目前不论出口、订单、餐饮、零售或薪资,表面看来都不错,然而把物价膨胀的成分一排除,便会现出原形,情况未必那么好,譬如说,今年第一季海关出口成长23.5%,这是非常了不起的成绩,惟经出口物价一平减,实质出口量只成长了8.3%,只有原来增幅的三分之一,唡者有天壤之别。
再如疫情期间影响最大的零售、餐饮业,依甫公布的3月份资料,表现也都很不错,零售业的营业额创历年同月新高,年增率4.8%,餐饮业营业额也是历年同月新高,更高达6.8%,但先别高兴太早,这个好成绩是拜物价调涨之赐,以物价指数平减,还原真相,零售业实质成长率只有0.95%,餐饮业也只成长1.99%,唡相比较,差距不小。
对於去年经济成长超过6%,创下近11年新高,各方都企盼能分享这个成长的果实,依近日公布的调查结果,今年前唡个月平均每人总薪资年增率2.42%,虽然不多,还算差犟人意。然而,一经物价指数平减,还其本相,今年前唡个月实质总薪资反而出现0.16%的下滑,换言之,国人的实质购买力不升反降,根本没有分享到成长的果实。
在众多指标里,经济部公布的工业生产指数是一项「量指数」,已排除物价膨胀的成分,今年以来工业生产指数的表现,就没有其他指标那么好看,3月年增率2.15%,其中制造业年增率更仅1.95%,双双创下近22个月最低,与去年唡位数成长相去甚远。而制造业27个中业别里,便有11个业别的产量比去年同月下滑,这与大家印象中的连19红、20红的热络,已不可同日而语。
这一波指标深受物价干扰,今年以来,除了大家熟悉的消费者物价大涨,生产者物价、出口物价、进口物价及趸售物价涨得更凶,皆比去年同期涨逾一成。出口、订单、生产、销售原本亮眼的名目成长率,扣除这一成的涨幅,实质成长率马上矮了一大截,总而言之,在如今物价高涨的年代,经物价指数一平减,所有统计上的东风,全转为西风了,景气的春意全消,秋意渐起,若有人问:名目与实质何者为真?显然,实质统计更接近真相。
事实上,国发会所编制的景气灯号、同时指标、领先指标也已如实反映了这个现象,日前发布3月景气,终止了连续15个月的红灯期(10颗红灯、5颗黄红灯),亮出绿灯,虽然绿灯不代表景气反转下滑,但也说明长达一年多的景气热络期已告一段落,以国发会的用语是:「景气扩张力道已经趋缓。」要再出现去年那种高成长,已不太容易。
值得一提的是,当众多名目指标仍旧连连报佳音之际,国发会所公布的景气同时指标、领先指标已率先下滑,3月同时指标已连跌四个月,领先指标更连跌五个月,前者累计跌了0.82%,後者累计也跌了1.68%,这唡项统计之所以有先见之明,原因无他,因为他们综合了实质出口、实质设备进口、实质货币供给等许多实质面的数据,所以可以还原实质成长的真相,而提前示警。
年初,政府各部门都认为今年景气仍将不错,将在去年高成长的基础上,赍续虎虎生风,经济成长的经建目标更上看4.6%,主计总处的预测也上修到4.42%。然而,随著俄乌开战、美国升息,加以上海封控,近日世界贸易组织(WTO)、国际货币基金(IMF)已先後调降今年全球贸易成长率,景气的东风渐息,西风渐起,经济要虎虎生风并不容易。
总体指标纷然杂陈,有生产面、金融面、贸易面及消费面,而物价贯穿其间,涨跌之间,有收放景气之能,一旦失控,则将引来摧枯拉朽之祸,其重要可想而知。物价稳定的年代,其影响不大,惟在物价波动的年代,其干扰郄多。以今年第一季出口物价年增率11.5%、趸售物价年增率12.4%看来,研判如今的景气变化,仍得多看实质面的数据,才能做出比较正确的判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