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自2009年起至2016年,連續8年受邀以觀察員身分參與世界衛生大會(WHA),但因唡岸關系丕變,台灣於2017年起連續5年未能獲邀參與。
世界衛生組織(WHO)秘書長譚德塞4月8日訪問華府,與美國副國務卿麥肯伊會晤,談論WHO財務與改革議題。麥肯伊當面呼籲譚德塞,應讓台灣以觀察員身分參與世衛大會。
本年3月31日,台灣與美國在華府召開台灣國際參與高階工作會議,特別聚焦於台灣參與世衛大會議題。美方由國務院國際組織局助卿席森、國際組織局副助卿庫克及瑞伊、APEC資深官員莫瑞與AIT執行理事藍鶯出席。
台灣方面,出席人員包括駐美代表蕭美琴、駐美副代表王良玉、外交部主任秘書徐儷文、外交部國組司司長吳尚年、駐紐約辦事處處長李光章與駐日內瓦辦事處處長蘇瑩君。
台美工作會議細節外界無從知悉,但副國務卿麥肯伊與譚德塞會晤時,不忘為台灣參與WHA發聲,顯示此項工作會議卓有成效。
然而台灣能否獲邀,並不是由譚德塞一人決定。而是基於世衛組織全體會員國的共識。如果無人反對,台灣將可獲邀。但只要有會員國反對,此事必然作罷。自2017年迄今的情況正是如此。
其實眾人皆知,台灣想要參與世衛大會,必須先與北京取得共識。台美雙方也都心知肚明。儘管如此,台美雙方仍然煞有其事在華府密商,共同編織美夢,到底是誰在騙誰?
侍衛這種磕頭也沒有什麼能力的組織,參加也沒有什麼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