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創:風吹草語
西安,古稱長安,是一座古老的城市,據最新的考古發現,其建城歷史可以追溯的5500多年前的廟底溝時期.。歷史上,曾有十三個朝代在此建都。唐代時,這裡是當時世界上唯一一個人口超過百萬的城市。
今天,小編就和大家分享一組1935年拍攝的西安老照片,拍攝者為美國牧師畢敬士。

西安附近
距離西安越來越近,遠處是起伏的山巒,圖片的左下角有一輛人力車,頗出意料之外。

灞橋遠望
灞橋位於西安東郊。其建橋史可追溯至春秋時期: 秦穆公稱霸西戎, 將滋水改為灞水, 並在河上建橋, 因此稱為“灞橋” 。到了唐代,人們又叫這座橋為“斷魂橋”,因為送友至此終須別離,必然黯然神傷。

路邊的民居
路邊幾棟民房靜靜地依靠在黃土崖下,仔細看院落裡還有一些窯洞。窯洞是人與自然深度融合的產物,深入到土層之內,冬暖夏涼,特別適合居住。

黃土道上
一輛小小的木輪架子車,卻用一頭牛和一頭馬拉著,有點誇張的感覺。

村落入口
古樸的小城樓,圍牆卻是用黃土堆砌,雖然整體不甚美觀,但因陋就簡,卻也非常實用。

西安城牆
西安城牆是我國現存規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古代城垣。明洪武三年(1370年)在原隋、唐皇城的基礎上開建,至洪武十一年(1378年)完成。

城牆之下
高大的城牆,把行人顯得特別矮小。 城外的黃土道路有些坑窪不平,前面不遠處是高大巍峨的城門樓。

西安鼓樓
西安鼓樓建成於明洪武十三年(公元1380年),通高34米,位於西安城的中心地帶,是西安的地標性建築。

西安鍾樓
西安鍾樓是中國古代遺留下的形制最大、保存最完整的一座鍾樓建築,只比鼓樓晚四年建成。兩座壯美的古建築遙相呼應,蔚為大觀。

鍾樓前的街道
街道兩邊的店鋪建築造型各異,一排高高的電線杆,是密密的多層橫擔, 在當年,這是現代和繁華城市的象征。

中華聖公會
中華聖公會於1912年成立,1916年在陝西開設教區,是解放之前在我國建立教堂最多的新教宗派。

中國牧師
這兩位男子是西安城內的兩位牧師,一位姓高,一位姓楊。

唐代遺址
這張圖片原注為“唐朝皇帝的宮殿公園和湖泊”,是興慶宮的一處遺址嗎?

陝西省政府
當年的陝西省政府所在地位於北院門,在鼓樓的北面,之前是陝西都督府和督軍府 。

在新建火車站內留影英格蘭人
西安火車站始建於1934年12月,於1935年6月正式運營。從圖中明顯可以看出,當時火車站內的建築非常新,而地面鋪設還沒有完全竣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