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白宮開啟過渡程序,拜登(Joe Biden)將成為下屆美國總統已基本沒有懸念,中國最高領導人習近平已於11月25日晚間向拜登發去賀電,這也讓拜登上任後的中美關系成為輿論關注的焦點。11月26日上午,在陸媒《財經》雜志舉辦的“2021:預測與戰略”年會上,哈佛大學榮休教授、著名中國問題專家傅高義(Ezra Vogel)通過視頻連線的方式,對未來的中美關系發表演講。
傅高義對拜登給予了較高的評價,“拜登也許不是班上最聰明的那個同學,但一定是最受歡迎的那個。”他強調拜登在華盛頓任職多年,是個富有經驗的政治人物,與很多人合作過,而且是一位“正直的好人”,與所有人相處都非常愉快,這是拜登身上最大的優勢。
傅高義表示,拜登上台不會讓中美關系突然變好,但拜登身邊有一個專業的政策、外交團隊,這恰恰是中美之間目前最需要的——以職業的態度和精神來解決中美之間的問題。
他認為中美之間現在急需恢復對話交流,無論是官方的,還是領導人之間的私下交流管道,“拜登與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之間曾有私交是一件非常幸運的事。”盡管拜登在競選期間說了一些對話強硬的話,但那只是一種“競選需要”,上任美國總統後則是另一回事。“我認為拜登與習近平的私交將在中美關系上發揮重要作用。”
傅高義強調新一屆美國政府需要傾聽更多的中國問題專家的意見。過去幾年來美國沒有重用什麼知華派學者,很多著名的知華派學者都被排除在美國政府重要部門之外,但其實“美國有很多中文很好的外交官”。拜登已經公布的內閣團隊中幾乎都是“受人尊敬的專家”,“兩國之間的專家需要更多的對話。”
鑒於拜登政策與外交團隊的專業性,傅高義認為美國會重新加入巴黎氣候協議、重新加入世界衛生組織。“美國有識之士的共識是,中美完全應該在抗擊新冠疫情的問題上合作。”
而要獲得上述對話與合作的基礎,傅高義認為中美需要解決兩個基本問題:經貿交流與學術(媒體)交流。
在經貿交流方面,傅高義認為美國最為關切的是知識產權問題。盡管特朗普(Donald Trump)政府與中國簽署了中美第一階段經貿協議,但美國企業普遍對其中的知識產權條款的效力充滿“疑慮”,擔心這些條款不能被有效執行。
“如果中國政府能進一步開放市場,讓更多美國企業進入中國,參與對中國的建設,會更有利於改變美國企業對中國保護知識產權的看法。中國政府應該充分利用這一點。”
在學術(媒體)交流的問題上,特朗普在過去幾年收窄了中美學術交流的管道,很多美國學者無法來到中國訪問,很多中國留學生也被美國拒之門外。傅高義認為中國現在應該主動創造條件,讓更多美國學者有來中國交流學術的機會,讓他們有更多發言的機會。
傅高義特別提到了此前中美相互驅逐記者的事件。他表示,對於中國來說,應該抓住拜登上台的機會,
重新開放美國媒體駐華記者的簽證,而且要吸引更多的美國記者駐華,“中國官方過去幾年在海外宣傳方面投入了很多力量,但其實對於美國人來說,
外宣的方式作用不大,在美國也並不受歡迎,美國人希望能去到中國,用自己的眼睛來觀察,用自己的話語來講述。”
“坦誠的交流對於相互理解與改善印象是最為有效的。
如果中國能讓更多美國記者來到中國,讓他們能夠更加自由地同中國民眾交談、和中國人交朋友,他們講出來的故事更容易讓美國人接受,這群在中國的‘講述者’完全能成為中美交流的橋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