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低调得甚至有些神秘。
几乎不上综艺,不炒作,不开微博。
似乎有意保持着与娱乐圈的距离。
因为她很清楚,一个演员不应当也不可以过多地曝光自己。
否则现实中的形象会干扰到作品中的角色塑造,让观众出戏,觉得编剧塑造出来的角色,并不是本人。
这是守住了一个演员的本分。
在电影《黄金时代》中,汤唯饰演作家萧红。
这个人物极富才华又细腻敏感,一生不断目睹和经历着痛苦、贫穷、欺骗、不堪,但又自始至终保持着单纯与赤诚,向往着美好与自由。
她总是脸色苍白、嘴唇紧闭,以瘦弱的身躯独自抵抗苦难。
为了演好这个角色,汤唯下了大苦功。
萧红是地道的北方女子,而她是纯南方女子杭州人。
一个喝着松花江水长大,一个喝着西湖水长大,气质完全不同。
于是她向剧组要求,自己提前一个月过去,直奔萧红的故居。
和她搭档的冯绍峰说,她是一个「特别会折磨自己的人」。
她可能为了一场戏,
连续挨饿,为的就是更接近萧红饥饿无助的状态。
冯绍峰试着学习汤唯,找一些苦难的感觉,饿了一天,直接饿晕过去了。
即使在
零下30℃的东北拍戏时,汤唯还故意让自己受冻。
那种哈着白气、哆嗦着说话,是任何表演不能带来的自然状态。
结果就把自己的背给冻伤了。
但她很感激留下这样一个伤,因为当时的萧红也是这样生存过的。
她还读遍萧红的所有作品,深入了解其生平经历,经历她的苦难,感受她的痛苦。
汤唯坦言,至从拍摄这部戏到结束,萧红这个角色一直生活在自己身体里。
而当一个演员投入到忘我时,这个角色就成了。
导演许鞍华如此评价道:
「她是我心中萧红的唯一人选。」
细数起来,汤唯的作品并不算多,但难能可贵的,是几乎每一部都能让人印象深刻。
《晚秋》的沉郁冷艳,《武侠》的温润贤淑;
《月满轩尼诗》的清新灵动,《北京遇上西雅图》的泼辣任性。
当然,还有《地球最后的夜晚》中的清冷疏离。
这些角色性格各异、类型多样,却都被她以自然且恰到好处的方式演绎了出来。
她们都不是汤唯,她们又都是汤唯。
作为青年演员,汤唯的成就是绝大多数人都难以企及的。
中国的金鸡、百花、金像、金马,韩国的青龙、百想,都已经留下她的名字。
但汤唯自己依然觉得不够。
鱼叔曾去片场,采访过汤唯,她说:
“我一直特别羡慕那些在各种电影里摸爬滚打过来的有经验的演员,因为演员就是一个熟练工种,脑力也是、体力也是,所有都是肌肉的一种熟练,我现在就是这种训练太少了。所以,我欠练。”
即便到了这个高度,她也自始至终保持着向上的学习与进步心态。
放在任何一个行业,这种精神都是值得被尊敬的。
可能这种耐心打磨角色的状态,很多人会联想到近年一个很流行的词,叫匠人精神。
在最新的采访当中,汤唯也说出了自己对「
匠」的独特理解:
“匠是一种谦虚,是漫长的等待,漫长的变化,漫长的发展,是一种寻找和发现的过程。”
与此同时,她分析说,在表演领域,匠去形容演员是不好的。
因为那样是代表演员的表演不够有灵气。
汤唯提到的「匠」,实则是一种打磨匠心的过程。
需要你长时间地、不断地专注于一件事,也就是我们常说的,择一事,终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