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狹人稠的香港,房價高居不下,“買屋痛苦”指數名列全球第一,並導致香港年輕人因買不起房-而選擇晚婚和不生小孩。香港居民主要住在高層大樓,圖為香港櫛次鱗比的高樓,香港共有6588座摩天大樓,超過紐約的5818座,被稱為“摩天城市”。(ANTONYDICKSON / AFP)
2019年09月16日 記者 何堅、易如
過去一年,中國經濟留給世界最顯著的印象,除了美中貿易戰和經濟下滑之外,莫過於政府和國企加速侵蝕民企和個人家庭財富的“國進民退”現象。過去一周,香港反送中運動氣勢未減,不過中共可能正在從經濟領域發起攻勢,在香港上演“打土豪”或“國進民退”等經濟掠奪戲碼。
民建聯和中共提“收地建屋” 圖什麼
9月11日,親共的香港最大建制派政黨“民建聯”,登全版廣告建議特區政府引用《收回土地條例》收地,加快興建公共房屋。民建聯主席稱,土地房屋是社會矛盾重中之重。
9月12日,中共中央政法委微信公眾號發文抨擊香港首富李嘉誠“網開一面”言論,指責李嘉誠不對港人網開一面,稱香港樓價高漲的罪魁不是香港政府,而是和“李首富”一樣囤地圈錢的地產商。9月13日,中共官媒《人民日報》也發文暗批香港地產商“賺盡最後一個銅板”,制造了住房問題等香港社會的深層矛盾。政法委和《人民日報》都稱民建聯的“收地建屋”是可行之道。
其實反送中以來,中共操控的輿論一直試圖將港人抗議的原因歸結為經濟問題,即“年輕人發泄對房價高漲、就業前途黯淡的不滿”。民建聯和中共在怒批地產商及“收地建屋”上的一唱一和,被不少海外媒體和大陸網民稱為香港版的“打土豪、分土地”。而港媒則質疑,民建聯與港府合謀、用民生保區選。
中共中央政法委微信公眾號近期發文抨擊香港首富李嘉誠,動機引發外界揣測。(宋碧龍)
事實上,香港住房危機並不復雜,某種程度上跟中國大陸類似。香港土地跟大陸一樣,都歸政府所有,即土地“國有”,政府財政收入也高度依賴地產業,即“土地財政”。
根據供求平衡的經濟學常識,香港房價高居不下且遠超居民經濟能力的主要原因,就是供給遠小於需求。
看看大陸的“土地財政”現狀便知,香港政府多年來一直抑制土地供應,就是為了保持高房價,從而保障政府財政收入。尤其是1997年中共“收回”香港後,港府長期縮減、限制土地供應,同時鼓勵買房炒房,其後果自然是住房危機無解。
因此,香港房市其實跟大陸一樣,地產商雖然會從高房價中獲利,但高房價和住房難的最大推手和禍首,正是政府,而非地產商。
而且,民建聯一提出“收地建屋”的建議,就被香港各界批為“動機不純”;因為之前向港府提議“收地建屋”的,是香港民主黨派,而反對“收地建屋”的,正是民建聯和香港政府。
據港媒報導,民建聯去年已在立法會全面執政,如果真心改善港人住房,完全可以在立法會直接通過收地動議、向政府施壓;所以阻擋“收地建屋”增大住房供應的,一直都是民建聯和港府。
如今民建聯和中共一唱一和,將香港反送中運動的起因,混淆、轉移到住房矛盾上,甚至將高房價亂港的大帽子扣到了李嘉誠等地產商頭上,所圖何為?
中共在港“收地建屋”暗藏禍心
香港資深大律師、公民黨主席梁家傑告訴記者,中共抨擊李嘉誠等香港地產商,林鄭政府有可能借用這個時機,收回地產商囤積的農地來興建公屋,“但這不是問題的焦點”。 梁家傑指出:“香港問題的焦點是自由和安全。”
“反送中是因為港人感覺不安全,基本法保證的自由人權,在過去20多年都被(中共)侵蝕,這次逃犯條例讓港人覺得沒有安全。這次反送中運動中,可以看到,香港警察和黑社會在街頭公開打人,都證明香港人的安全和人權得不到保障。這才是為何會出現反送中運動的原因,這是香港危機的根源。這也是為何到現在,反送中運動都不會平息。”梁家傑說,(港府)多建些房子,無法從根本上處理、減除積累了20多年的民怨。
旅美經濟觀察人士秦鵬也認為,“收地建屋”不可能降低香港的房價,因為香港跟大陸一樣,政府是造成高房價的原因。秦鵬說,更重要的是,港人反送中運動,不是生活、生存權的訴求,而是政治自由的訴求,因為香港人已經認識到,要從根子上解決香港問題,就必須爭取真正的選舉權。
香港建制派政黨“民建聯”,日前登全版廣告建議特區政府引用《收回土地條例》收地,提到加快興建公共房屋。(翻攝自民建聯臉書)
評論員朱明博士分析了香港建制派和中共黨媒在“收地建屋”上的一系列動作後指出,中共和建制派此舉應當不是為了改善港人住房和民生,而是暗藏了一箭三雕的禍心:
第一,用住房危機轉移反送中焦點,即便此舉未能成功愚弄港人,但至少可以誤導、蒙蔽不了解香港真相的大陸民眾;
第二,即使不能平息送中運動,亦可能用公屋等社會福利來收買、分化年輕人群體;
第三,就算此舉在前兩個目的上都失敗、無法消弱反送中,但至少可以借助當前形勢,逼迫香港地產大亨們讓出部分資源和市場,當然不是讓利給港人、而是為中共權貴和紅色資本讓路。
港版“國進民退” 中共企圖用國資壟斷香港經濟命脈
實際上,中共從未放棄對香港的控制,而且加速、加大了對香港的侵蝕。最新消息顯示,在經濟領域,中共已不滿足於以往的暗中侵蝕,而是准備公開用紅色資本來直接接手(搶奪)經濟資源,掌控香港經濟命脈,上演一場香港版的“國進民退”戲碼。
路透社9月13日報導,近百家大型國企高層本星期齊聚深圳參加一個神秘會議,會議由中共國資委召開,中共敦促與會國企幫助給“香港危機”降溫。會議要求大型國企加強在香港的投資,尋求控制香港企業,進一步加強對港的控制權。
公民黨主席梁家傑認為,這個跡象可能是中共希望用國資壟斷香港經濟命脈,奪取香港的經濟資源。梁家傑說,如果中共用紅色資本控制香港經濟,甚至把大陸的管理、控制模式引入香港的話,香港國際金融中心的地位可能難保。
朱明博士則認為,中共准備用國資控制香港經濟,可能是希望把香港變成大陸一樣來管控,用經濟力量控制民眾:通過壟斷、掌控所有經濟資源,進而控制香港人生活的方方面面,最終實現對港人從行為到思想上的完全控制。
“打土豪”的前車之鑒
香港建制派和中共最近的動作顯示,港府未來可能會出台“收地建屋”或其它社會福利政策,可能會給部分香港市民帶來一些實惠和利益。不過,香港人可能將面對港版的“打土豪”,不得不了解一下,中共“打土豪”帶給中國民眾的教訓。
被中共稱為“最親切朋友”的中國農民,“跟著共產黨鬧革命”,當年以“打土豪”之名分得的土地,幾年後就被中共收回充公,甚至連人身自由也隨之喪失,農民被剝奪了一切,至今仍然是中國的最下等“公民”。
其實,香港地產大亨們的遭遇,就已經是活生生的教訓。李嘉誠等地產商之前多年來都是中共的座上賓,中共為“統戰”、商家為逐利,雙方關系密切。如今這些豪商大亨們無不如履薄冰,隨時可能被卸磨殺驢,成為香港和國際商界的前車之鑒:誰貪中共的眼前利益,就會被騙得輸掉未來。
中共正在醞釀的國資入港、接管香港的計劃,在初期多半也會以發展經濟、增加就業、改善民生的面目出現。然而教訓就在眼前,大陸民眾被中共和權貴們壓榨出“最後一個銅板”,卻連最基本的人權和自由都享受不到,只能生活在謊言和恐懼中。
香港反送中運動為何眾志成城,氣勢如虹,至今未歇?就是因為港人認清了中共,拒絕被中共統治的未來。
本文首發於
《真相中國》周刊 2019.九月號/第9期 #
更多信息請看:
git.io/51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