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图为中国网络关于社会信用黑名单报导图片(网络图片)
【希望之声2019年4月3日】(本台记者刘莹综合报导)近年来,大陆自上而下推动信用分制度,这也正在成为中共维稳政策与手段,向政治监控泛滥蔓延,有分析认为,大力倡导社会信用体系不切实际,而且有害,容易造假、寻租,产生许多弊病。
4月2日,中央社报导指,苏州“桂花分”、杭州“钱江分”、厦门“白鹭分”、福州“茉莉分”等,这些都是地方政府对市民信用评价的体系。
中国推动社会信用体系,已有约20个城市订立评分指标,和入学政策、图书馆服务、租房优惠、搭乘大众运输工具等挂钩。
报导引述财新网报导指出,许多评分和个人信用没有关系,而且容易造假、寻租,产生许多弊病。
报导称,然而,有别于当前国际上将征信讯息主要应用在金融活动和商务往来,中共地方政府收集的个人讯息和应用领域远超过此范畴。
今年3月,杭州地铁规定,逃票3次会纳入个人信用资讯档案;去年10月,北京规定在室内公共场所吸烟,除了有高额罚款,还会把处罚讯息纳入个人与工作单位的信用资讯档案。
报导引述专家意见认为,把交通违规纳入个人信用评分,是对当事人二次处罚,既没有法律依据,和信用也没有关系。反过来说,因不想在个人信用里留下纪录,当事人交通违规而行贿警方“销单”的可能性更大。
报导引述前中国人民银行征信中心副主任汪路曾撰文指出,大力倡导社会信用体系的负面作用之一,是给一些行业监管者不作为、推卸责任的借口,他直言,“指望社会信用体系或征信体系可以包治社会百病,这不仅天真,不切实际,而且有害”。
此前,自由亚洲电台3月25日报导,近日,中共共青团中央和清华紫光合作,推出一款主要针对年轻人的信用评级手机软件,为所有的使用者进行社会信用评分。
报导称,这款应用的开发者不愿意透露他们是根据什么样的方法来计算信用分数的,并否认加入了比如是否中共党员或团员等资料。但开发者强调说,有关的信用分数,将对使用者未来在找工作、申请学校、购买房屋和贷款方面带来影响,甚至也会影响到年轻人找对象。
在美国的网络评论人士李洪宽认为,这是极具中共特色的信用机制。他说:“它是仿效了美国的三大信用公司,利用共青团这套系统,在中国也建一个信用体系。”
原北大经济学教授、现旅居美国的夏业良认为,给青年人信用评分,只是中共当局控制年轻人,尤其是控制大学生的一个新手段而已。
据海外中文媒体去年11月报导,中共的社会信用体系已造成逾千万中国民众无法买机票,数百万人不能搭火车。
报导称,中共的社会信用体系继续在很多城市扩展开来,覆盖越来越多的人群。北京市当局去年11月公布“社会信用体系”细部计划,预计在2020年底前实施,目的是全面监视其2200万居民的生活,将“不值得信赖的人”列入黑名单中,并让其“寸步难行”。
华人民主书院董事主席曾建元表示,社会信用制度推动结果侵害人权、人民隐私,而且让有权力的官员掌握所有人的隐私,甚至滥权侵害中国每一个公民,中国公民“毫无防备、毫无抵抗、毫无申诉的机会,状况实在太惨了”。
git.io/51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