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制造2025”引起美国的警惕 (AP)
【希望之声2019年3月21日】(本台记者董筱然综合报导)“中国制造2025”这个网红词汇,因为中美贸易战的原因成为中共各大官方媒体的敏感词。就连刚刚结束的中共“两会”上,中共国务院总理李克强的政府工作报告中也只字未提“中国制造2025”,这一行动被解读成,为顺利达成中美谈判而做出的让步。不过,这一词汇近日却在中共深改会议中低调“现身”,给中美谈判带了更大的不确定性。
北京时间3月19日,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中共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及一众官员参加了深改委第七次会议。此次会议通过了《关于促进人工智能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的指导意见》、《石油天然气管网运营机制改革实施意见》、《关于加快推进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的意见》、《关于深化消防执法改革的意见》等文件。其中《关于促进人工智能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的指导意见》的出现便是指向中国继续推进“中国制造2025”的例证。
2007年金融危机以来,西方国家开始反思“去工业化”的弊端,并纷纷开启“再工业化”进程。各国提出诸多战略以抢夺先机, 第四次工业革命呼之欲出。在这样一个大环境下,2015年5月,中共国务院推出“中国制造2025”战略,计划斥资3000亿美元,重点扶植新能源、机器人、半导体和纳米技术等10个高新技术产业。誓言到2025年,实现中国从“制造大国”变身“制造强国”的目标。
此次发布的《关于促进人工智能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的指导意见》便属于“中国制造2025”方案里重点推进的“信息化与工业化深度融合”的范围。
然而,这份被中共高层高调推出的战略计划推出还没走完“第一步”便被美国盯上,2018年初,美国向中国发动贸易战,“中国制造2025”被认为是导火索。因为美国意识到,尽管“中国制造2025”的目标无可厚非,但是手段很成问题。
美国为什么针对“中国制造2025”?
中共政府反复强调“自主保障”,小目标是,到2025年,中国高科技行业使用国内零部件的比例必须增加到70%。为此,中共政府以举国之力,采用违背WTO规则的政府补贴和扶持政策。比如为重点企业提供强大的金融支持,成立政府背景产业投资基金、强有力的银行贷款、给予财税补贴、优惠的土地供应,等等。
同时,中共政府遏制外国企业的市场份额。根据中国欧盟商会6月20日发布的《商业信心调查》,欧洲企业在中国遇到长期以来的监管障碍、市场准入限制和不公平待遇等问题。
可见,所谓“自主保障”,就是中国作为党国一体的政府,凭借至高无上的权力,深入介入市场,把西方的高科技产品赶出中国市场。这种做法与经济全球化体现的国际分工背道而驰,“国家队”上场,任何单个企业和企业联合体都无法与之竞争。
另一方面,中共政府利用欧美开放的市场经济,携强势资本,通过合资、合并和收购欧美企业来获得外国企业的先进技术。中共政府的胃口之大,有时甚至指向整个行业。比如,美国几乎所有的大型半导体企业,都收到了来自中国企业的收购献议。 中国对美国技术领域的投资2007到2017年十年间已达到约400亿美元。
同时,中共还采取不公平的贸易政策,逼迫那些试图进入中国市场的外国企业"以市场换技术"。在与“中国制造2025”计划直接相关的领域,外国企业承受的“强制性技术转让”压力比其他行业更大,因为这些领域正是中共政府迫切希望本土化发展的重地。
前美国半导体行业协会主席乔治.斯卡利思曾说:“在这个行业中,今天设计出来的产品的成本可能高达2000万美元。但通过邪恶的方式仿造该产品只需要花大概10万美元。因此,使一些知识产权得到尊重是最重要的。”
“中国制造2025”计划对知识产权的威胁更令西方坐立不安。2018年6月19日,美国白宫贸易与制造业政策办公室发布措辞强硬的报告,报告提出中国窃取技术及网络协议、实施强制监管、经济胁迫、信息收集 以及政府赞助寻求技术的海外投资等五项侵权行为,指责中共通过间谍活动和网络攻击来获取最新技术,侵犯美国等国家的知识产权。
“中国制造20125”被雪藏
中共的这项计划欲打破国际贸易秩序以及平衡,招致美国的反击。在整个2018年中美贸易谈判的一波三折中,“中国制造2025”也逐渐“消失”在中国官方的对外话语中。根据一个公用数据库的搜索结果,2018年前5个月,中共官媒新华社在其中文新闻报导中提到“中国制造2025”超过140次,可以说这是一个名副其实的网红词汇。然而自6月5日之后,就一直没有再提及,以至于2019年的中共“两会”政府报告中也消失了。要知道李克强自从在2015年“两会”中提到这个名词,连续4年都把“中国制造2025”当作政府工作报告中的一项重要内容。
此次李克强的政府工作报告刚一出炉,外界即注意到这一变化,于是猜疑中共是否迫于美国压力准备放弃“中国制造2025”。
直到此次会议,中共老调重弹再次提到“中国制造2025”。有学者分析中共官方不继续鼓吹,并不代表不做了。
近日表示不再接收媒体采访的北京理工大学经济学教授胡星斗说,“不一定是放软了态度,而是放缓了语气,降低了调子”。
美国对中共的反复无常或许早有准备,总统川普也一直这场博弈中掌握着主导权。就在北京召开深改委会议的第二天,一度频传利好的中美贸易谈判再生变故。3月20日,美国总统川普突然表示,即使在达成协议之后,美国也将在“相当长一段时间内”继续对中国商品征收关税,直到他确信北京正在遵守任何贸易协议。
git.io/51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