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墨戰爭是
美國與
墨西哥之間於從1846年至1848年爆發的一場戰爭。
背景
19世紀,美國國內流行“天定命運論”,昭昭天命成為美國19世紀時的政治標語
[5][6],其中一層含義就是美國人是“天選之民”必須要擴張領土與勢力,傳播他們的價值觀。美墨戰爭的爆發原因是墨西哥與
德克薩斯共和國之間未解決的邊境問題以及美國的
擴張主義。1836年
德克薩斯革命後新建立的德克薩斯共和國與墨西哥之間的邊境有爭議。墨西哥不承認德克薩斯的獨立,宣佈要将刁H巳怪匭聛閎肫淞焱粒⒕婕偃緱攔槿氳幕皢|國之間將爆發戰爭。德克薩斯維持其獨立立垱,並強調
格蘭德河是其邊境。英國試圖調停這垱爭議但沒有成功,因為墨西哥不肯承認德克薩斯。1845年美國宣侙嗁染i驢巳構埠凸敢餳尤朊攔幕埃攔腥細窶嫉潞游潯呔場M甑驢巳辜尤朊攔晌攔牡28個州。
美國總統
詹姆斯·諾克斯·波爾克認為:若美墨爆發戰爭,墨西哥無法防禦
新墨西哥、
上加利福尼亞2個遙遠北部省份,而這正好符合
美國民主黨的擴張美國疆域的
昭昭天命。與此相反的
美國輝格黨強烈反對美國的疆域擴張和強烈反對對墨西哥作戰。
宣戰
對墨西哥來說,德克薩斯加入美國首先是美國介入墨西哥內政,因為美國以此來支持一個反叛的省份,其次美國非法地佔据了即_鞘塹驢巳褂址鞘敲攔牧焱痢D鞲綞嗄暌岳匆恢痹諞哉秸病S⒐賈帳醞擠樂鼓鞲縵蟣人翊蟮拿攔劍1844年英國本身也與美國有一些嚴重的爭執。
唡國之間爆發了一些小衝突後波爾克下令
扎卡裡·泰勒帶兵進入德克薩斯。泰勒渡過
紐埃西斯河,不顧墨西哥向他提出的撤軍要求,一直進軍到格蘭德河畔並開始在那裡建築布朗堡。
1846年4月24日戰爭正式爆發。墨西哥騎兵進攻並俘虜了一支美國在格蘭德河附近的部隊。衝突爆發後波爾克要求宣戰,他宣稱墨西哥「入侵了我們的邊界,在美國領土上撒了美國人的血」,以此來鼓動美國的民情。5月13日
美國國會向墨西哥宣戰。美國北部和輝格黨基本上反對這垱戰爭,而南部和民主黨則贊成這垱戰爭。5月23日墨西哥向美國宣戰。
即使在美國宣戰後許多輝格黨人依然不相信波爾克所說的「在美國領土上撒了美國人的血」。他們相信美國軍隊渡過了
格蘭德河進行蓄意挑釁。當時剛剛被選入
美國眾議院的輝格黨新手
亞伯拉罕·林肯引入了一系列決議要求
波爾克給出美國人的血撒到的具體地點。但由於美國士兵被殺,因此這些反對沒有受到多少注意。
過程
宣戰後美國從多個戰缐入侵墨西哥領土。在
太平洋美國海軍派
約翰·斯洛特(John D. Sloat)佔领加利福尼亚并将它归入脭r焱粒蛭攔掠⒐崾醞紒琢旄玫厙K孤逄鼗竦眉永D嵫潛輩堪桓衤持趁裾叩鬧С鄭廡┲趁裾嘰飼熬托平⒘艘桓齠懶⒌
加利福尼亞共和國,在他們的支持下,斯洛特佔据了一些重要城市。同时
斯蒂芬·瓦特·科爾尼帶領的美軍攻佔了
聖菲,然後向加利福尼亞進軍,在一些小挫折後他與
羅伯特·斯朵克頓的海軍增援聯合佔据了
聖迭戈和
洛杉磯。但此後科爾尼與斯朵克頓之間爆發了對加利福尼亞管理的衝突,原因是華盛頓發表的命令在這一點上不明確。斯朵克頓任命
弗萊蒙(John C. Fremont)為加利福尼亞總督,而科爾尼則稱自己為總督。最後科爾尼佔了甚r鄭ダ趁殺瘓脅逗痛Ψ!
泰勒領導的主力軍跨過格蘭德河,1846年9月在
蒙特雷戰役中獲勝。墨西哥總統
安東尼奧·洛佩斯·德·桑塔·安納親自帶兵北上,但是於1847年2月22日戰敗。同時波爾克派遣了另一支美軍,在
溫福德·斯哥特的帶領下,從
韋拉克魯斯登岸並開始入侵墨西哥中心地區。斯哥特攻克韋拉克魯斯並進軍
墨西哥城,最後攻佔墨西缚r錐肌
1847年1月13日美國與墨西哥簽署條約在加利福尼亞停戰。1848年2月2日簽署的
瓜達盧佩·伊達爾戈條約最終停戰,美國獲取對加利福尼亞(
下加利福尼亞半島仍屬墨西哥)、
內華達、
猶他的全部地區,
科羅拉多、
亞利桑那、
新墨西哥和
懷俄明部分地區,同時美國亦向墨西哥支付1825萬美元作為補償(相當於2012年中627,482,629美元)。
士兵
在整個戰爭中約1.3萬美國士兵死亡,其中只有約1700人直接陣亡,其他死於疾病或者戰時不衛生的條件。墨西哥的死亡人數不明,估計達2.5萬。
戰爭中有一個主要由
愛爾蘭移民組成的團
聖派翠克大隊(Saint Patrick's Battalion)叛變美國投奔墨西哥。有人說他們叛變的原因是因為他們在美軍中因其宗教信仰受到其他士兵的侮辱,因此叛變到
天主教的墨西哥。這些士兵中的大多數在戰爭中陣亡,部分人在被俘虜後絞死。有些歷史學家說這些人實際上是墨西哥戰俘,被迫在墨西哥方作戰,其他人則稱他們是叛徒。至今為止在墨西哥仍有一些紀念他們的紀念碑。
據
美國退伍軍人事務部數據最後一名參戰的美國士兵於1929年9月3日高齡98歲逝世。
政治意義
墨西哥在
瓜達盧佩-伊達爾戈條約(白色)以及
蓋茲登購地(褐色)失去的領土
墨西哥在戰後失去了大半江山,並此後始終留有對美國的仇恨。但美墨戰爭也促使墨西哥國內形成了建國(1821年)以來一直缺乏的民族主義觀。
這場戰爭也導致了新一代的墨西哥政治家的出現,最後他們擺脫了桑塔·安納對墨西哥的統治並於1857年建立了一個自由共和國。這個自由共和國最早的措施之一就是加速對墨西哥北部空曠地區的殖民,而這個措施的原因就是為了防止未來的領土喪失。
在被美國占據的領土上有數千墨西哥家庭生活。這些家庭有些回到墨西哥,有些留在美國,在兩國的和平條約上有對他們的保護。這些家庭的歷史大多被記載下來了,他們是最早的
墨西哥裔美國人。
1889年美國與墨西哥組成
國際邊界及水利委員會來解決其它未解決的
邊境爭議。
在美國戰爭勝利導致了一場愛國浪潮,美國在西部和南部獲得了新的領土。
泰勒成為戰爭英雄並於1848年當選為
美國總統。
但是這個愛國浪潮並沒有持續很久。美國北方州對這場戰爭持反對態度,南方州持支持態度,而這個意見不同的原因在於對於奴隸制度的看法的不同以及對於戰爭和領土擴張對奴隸制度將要帶來的影響的期待。當時德克薩斯承認奴隸制,而墨西哥禁止奴隸制。許多北方反奴隸制的人認為這場戰爭是南方奴隸主試圖擴張奴隸制和加強他們對聯邦政府的影響。
亨利·戴維·梭羅寫了《
公民不服從》並拒絕交稅來反對這場帶有侵略性的戰爭。
反奴隸制人士最關心的是奴隸制進入聯邦領域。1820年的《
密蘇裡妥協》規定北緯36°30'以北的聯邦領域中禁止奴隸制,但這個和約沒有闡明未來的新的州是否允許奴隸制。假如這些州允許奴隸制的話,那麼參議院的權力平衡就會被破壞。因此許多南方人支持戰爭來擴大他們的勢力。當時有人建議將德克薩斯分為多個州(其領土是當時美國所有州中最大的),但是這個計劃沒有獲得支持。
戰爭首年眾議員
戴維·韋莫特提出了一個立法草案在任何從墨西哥新占領的領土上禁止奴隸制。這個草案立刻就遭到了南方的反對。對南方來說北方顯然要打破參議院的平衡。這個法案在眾議院獲得通過,但是沒有在參議院獲得通過。在兩院裡投票的結果都顯然體現出了南北之間的矛盾。
1848年民主黨建議每個州的人民自己可以公投決定該州是否允許奴隸制。1854年,
堪薩斯-內布拉斯加法案將這個建議立為美國法律。反對奴隸制的人在同年組織了
美國共和黨。
泰勒雖然以戰爭英雄的身份於1848年11月贏得總統選舉,但他本人沒有任何政治經歷,根本無法解決這個南北之爭。1850年他死後
米勒德·菲爾莫爾繼任為總統。菲爾莫爾決定來解決這個問題,最後他提出了《
1850年妥協》。但是這個建議引發了更多的爭議,輝格黨內部分裂,不再是一個國家級的黨派。輝格黨最後還試圖推薦另一位戰爭英雄斯格特作為總統候選人來克服黨內的分歧,但是沒有成功。
在斯格特手下服役的
尤裡西斯·格蘭特後來將美墨戰爭描寫為擴張奴隸制的征服戰爭,因此是美國
南北戰爭的前奏。10年後的南北戰爭中的將軍之中,很多人都曾參加美墨戰爭:前述的格蘭特,以及
喬治·麥克勞倫、
安布羅斯·伯恩塞特、
斯通威爾·傑克遜、
喬治·米德、
羅伯特·李和後來的
美利堅聯盟國總統
傑佛遜·戴維斯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