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我们还要读托尔金?
说到奇幻,大家可能首先会想到著名导演彼得·杰克逊改编自托尔金作品的《魔戒》以及《霍比特人》系列六部电影。电影中的这些故事都发生在一块名叫中洲(Middle-earth)的大陆上,后者又存在于一个名为阿尔达(Arda)的宇宙以及整体的世界观之中。
精灵、霍比特人、半兽人、幽谷、夏尔、长湖镇、魔多……这些都是托尔金所创造的“中洲世界”中的概念。
中洲是一整个世界,但也不完全是“另一个世界”。它不像《星战》,发生在“很久很久以前,一个很远很远的星系”;也不像《权游》,开始于不知何处的维斯特洛斯七国。托尔金笔下的中洲,看似是一个架空的世界,极少有现实世界的影子,但中洲其实就是我们的世界;中洲发生的故事,其实就是被我们遗忘的历史。
对于新读者,托尔金的中洲充满了新奇的惊喜;而对于老粉丝,中洲却无比亲切、熟悉。这里的语言、建筑风格,乃至一草一木,都自成一脉;各种地理环境、风土人情,也皆环环相扣。
中洲世界是迄今所有奇幻作品中设定完成度最高、规模最宏大的世界。
不少幻想文学史家也提出,正是《魔戒》和《霍比特人》在20世纪中叶的风靡,启迪了不少后世作品,让现代奇幻文学开始生机盎然。乔治·马丁、斯蒂芬·金、厄休拉·勒古恩,都在托尔金的粉丝之列。
到了21世纪,彼得·杰克逊导演的《魔戒》《霍比特人》六部电影,更是在全球重新掀起了一股奇幻热。中洲系列有着史诗的壮阔,又不乏细腻的温情——如此完美的结合,鲜有作品能够比肩。
“历史成为神话,神话成为传说”——《魔戒》讲述了一个过去的故事,而什么时候,托尔金的鸿篇巨制也将成为过去,而生活在第七纪元的我们,将失去对过往历史的记忆与怀念?但至少有梦的人,都知道故事不会过去。美丽的世界,总等待着被人发现。
语言的艺术家,世界的缔造者
J.R.R.托尔金生于1892年1月3日,参加过一战,失去过父母,有过一段动人的执着爱情,也有过痛失挚友的惨烈回忆。他是作者,也是学者。13岁就开始自创语言,又先后在利兹、牛津执教,是个不折不扣的语言研究者。
托尔金创造世界,起源于对语言之可能的探索、对语言之美的追求。《魔戒》中的精灵语,有着细致的分支、方言、历史演变,语言本身又与地理、历史、说语言的人交相呼应,是现存人造语言中的极致之作。
托尔金创造中洲世界的另一动机,来自于对“神话”的痴迷。“英格兰没有自己的神话”,于是他便要为故国创造神话。他精于北欧神话,又熟读凯尔特传说,这些现实中的文化,都为托尔金提供了灵感,让他得以创造出一个完整与统一的中洲世界。这种将传统神话和现代文学相结合的创作手法也是后世幻想文学的一大模板,并被冠以“神话创造”(mythopoiea)这一专有名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