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倍向美国低头 日本从来只对强者服软
在
历史问题上死不低头的
日本首相安倍,日前在美国哈佛大学演讲时,竟出人意料地说「深感后悔」。安倍在美国反省战争历史,但对中韩等亚洲国家仍坚持历史修正主义,坚持三不(不反省,不认错,不道歉)立场,是其服力不服理、只向强者低头性格的折射。
安倍今次访美其实是闯关之旅,今年是二战胜利七十周年,日本迴避不了人们对其殖民历史和
侵略战争的控诉,为摆脱尴尬,安倍在美国反省历史,向强者低头,让美国人觉得日本对待历史的态度基本上端正,取悦美国,为美日新的防衞合作指针和跨
太平洋战略经济伙伴关系协定的签订铺平道路。
为了使美
日军>事合作和经济谈判获得成功,
奥巴马政府对安倍的历史修正主义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事实上,美国放任日本的历史修正主义,也是亚洲再平衡战略的一部分,意图用日本的历史问题来制约中韩,在亚太地区打入一个楔子。
实力优势 决定一切
日本这个民族历来是欺软怕硬。一九四四年鲁思‧本尼迪克特应美国政府之邀,对日本文化进行研究,以便为制订对日政策提供帮助和科学依据。鲁思‧本尼迪克特认为,日本文化有双重性,就像菊花与刀。菊花是日本皇室家徽,刀是武家文化的象徵,日本人爱美而又黩武,尚礼而又好斗,喜新而又顽固,服从而又不驯,忠贞而易于叛变,勇敢而又懦弱,保守而又求新。
这种民族特性决定了日本在处理对外关系上服力不服理,大唐强则臣服于大唐,美国狠则唯美国马首是瞻。对于这样的民族和国家,只有让它敬畏,才能在维护自己的利益上掌握主动。而日本对中国的敬畏,早从甲午战争之后就荡然无存。
当年九一八事变,日本军队一天便佔领了渖阳,不到半年佔领了东北全境,在神州大地如入无人之境。尽管二战日本战败,但是侵华战争时面对中国军队势如破竹的情形,让很多日本人颇感自豪,这种情形下,他们会对手下败将心存敬畏吗?
要想让日本低头服软,赢得他们敬畏,只能通过实力。和日本有领土争端的俄罗斯,当梅德韦杰夫登上北方四岛时,日本只能口头喊喊,行动上从不敢乱来,这不是因为他们不想要这四座有争议的岛屿,而是实力不济,不敢将矛盾激化。美俄都在战场上击败过日本,余威尚在,所以日本至今不敢造次。
俄罗斯总统普京有句硬话:「没有实力的愤怒毫无意义,真理在大炮的射程之内。」中国要想赢得日本的尊重,必须靠实力上的绝对优势,包括经济、军事、科技、文化、国民素质、国家意志等全方位跨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