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 明报
列治文一名欧洲裔热心居民,不忍看到列市因中文招牌引发的争议未有解决,遂向市府献计。她提出建议,希望市府在列市打造「华埠」,并兴建如「千禧门」的牌楼,以便让中文招牌名正言顺立根列市。该名居民指出,建造华埠不仅能吸引游客,亦能解决一直争议不休的市内中文招牌问题。列市市议员在议会上普遍欢迎建议,但现阶段未有任何承诺。
居於列治文多年的德裔女居民西姆(Erika Simm),她在1965年移民到温哥华,1968年起居於列治文至今。
她於本月中已向市长及市议会发信提交建议,并於上周亲笔撰写传真到市府。她获安排於周一的市议会上讲述建议。她说,美加多个城市均有华埠,各具吸引之处。而列治文本身已具备华埠的元素,但却欠缺特色。
她昨日接受本报访问时表示,她在德国时已喜欢中国历史及文化,移民至今经常与华裔接触。西姆忆述曾经在本地演唱德文歌曲,碰巧同场有中国移民演唱同一首歌的中文版,令她感受到,民族之间的连系很微妙。
她说,知道早在十年前,已曾有人提出类似建议,但当时列市仍没有架空列车,如今有了加拿大线,列治文Aberdeen站距离机场只有五分钟列车车程。因此若能在列治文建造华埠,不仅能作为新地标,吸引游客及餐厅与商户开业。
期可息中文招牌争议
西姆建议为列治文打造类似三藩市一样的「华埠大门」牌楼,以标志入口。西姆认为,在列市建华埠能解决中文招牌的争议,让中文招牌名正言顺现身於列市。
在提出建议前,西姆曾在列市访问了约70人,包括酒店行政总裁﹑政客﹑列治文中选区的屈洁冰﹑社区领袖﹑学生,以及陌生人等,都纷纷表示支持,其中一名华裔社区领袖更说:「是时候了!」
西姆表示,各族裔移民来到温哥华的时候,都把他们的传统和文化带到本地。
她举例说,在1950至60年代,德国人聚居温哥华维多利亚街(Victoria Dr.)一带,该处德国餐馆﹑教堂林立,每年亦在本地大型游乐场举办啤酒节的传统庆祝活动。西姆说,现在是时候到华人在他们的聚居地-列治文,打造属於他们的社区,发扬中国传统文化。
至於列市华埠的范围和分界,西姆提议,基本上应包括三号路(No.3 Rd.)﹑甘比街(Cambie St.)﹑希素布里奇道(Hazelbridge Way)至奥德布里奇道(Alderbridge Way)一带。
而「华埠大门」则可建在时代坊及瑞迪森酒店(Radisson Hotel)之间的当眼处,好让游人都能容易看到。
建议多个团体摊分资金
西姆说,建造列治文华埠所需的资金,可由多个团体摊分,包括发展商﹑联邦政府,以及市府补助等。市议员认为,需就有关建议谘询公众,收集意见,但在会上并未就建议作任何承诺,不过对西姆的建议表示支持,并鼓励她继续坚持理念。
向市议会提交建议後,西姆说不会就此停步,下一步希望争取区内人士支持,甚至考虑进行筹款。
西姆说:「希望每人都能出一点力,捐出一些钱,这样才有望令列市华埠顺利诞生。」
她补充说:「我希望能在列治文的街头看到舞狮,而不用在商场内才能看到。列治文已经具备华埠的元素,我只是想将这些分散的力量聚集在一起。」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