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关于公车的车次时间表
本人登录就买了车,这么多年来,基本没有怎么坐过公车。近日因事坐了几回,不胜其烦,顿生一念。
中国因为人多,公车基本上是要开就开,国人基本没有什么公车时间表的概念。但加拿大不同,地大人稀,公车不能由着性子开,要掐着算着,到时候了才给你一趟。问题是运输局的那班吃干饭的,把个时间表编得比三角对数函数表还繁复,别说记忆不可能,就是要学会查表,至少也要到社区学院报课学几个礼拜吧。
时间表如此复杂,有百害而无一利,不少生客外客掌握不了,自然就逐渐减低了乘车率,而车站内部,什么段长、班长、组长,到司机,要排个班、交代个事情,也增加很多记忆量和麻烦事。
其实,这个事情要简单化、科学化,很容易嘛。一句话,始发站都改成钟面上踩点发车!
具体来说,就是按不同的发车频率时段,划分为:小时频的(一般是深夜),整点发车;半小时频率的,整点和半点发车;十五分钟频率的,整点及每一刻发车;十分钟频率的,整点及每十分钟发车;五分钟频率的,整点及每五分钟发车。当然,五分钟以下频率的,就不必对外计时了。这样,无论是司机或乘客,谁都不必要去查什么时间表了,知道个大概时段的车次频率就妥了,这样既大大地方便了人民大众,利用公车的人也会相对多起来。
这么简单的利民又方便自己的方法,那些大把拿钱的人怎么就不开窍呢?脑袋长哪呢?
2、关于天车
天车是个好东西,首先,比建地铁大概省一大半钱吧。
现代世界,任何国家任何城市,凡是天车(地铁)到的地方,公共交通就算彻底解决了。
剩下来最后一个问题就是钱不够啊,有了钱,多建,再多建,就解决了。
这钱,我拿吧。
现在建的,还都是双轨,例如加拿大线,即将建的长青线,我想也是双轨吧。这是几十年前的脑瓜现在还没转过弯来,双轨运输量大啊,司机驾驶不容易撞车啊。蠢。
双轨的,路面建材就多了一倍,车子总是走在一边,受力压边,梁柱地基的建造成本还加倍不止。而且占地、以及影响原有的地面街道很严重。天车应该改设计为单轨的,总成本一下就减掉百分之五六十了,对原有的街道和市容影响,也减到了最小,也有利于广泛大范围地发展天车。
运行使用如何呢?新时代的天车(地铁),不是一个个司机开车的,是由中央控制站监督的、自动控制系统操控的、无人驾驶的。每一辆车出站时,如果前方本段已有车子迎面而来,稍让一两分钟,待它开始滑入本站时,本车才滑行出站即可。前方本段之外的车子,先到前方站停住,待本车滑行进站,它才启动开出。在全自动的控制系统操作下,单轨的天车最高也可以做到每三五分钟发车一趟的高频率,能够满足目前世界上任何城市的需求(更何况加拿大!)
运输局那班大佬在做什么呀,这些建议能闻达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