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合早報報道,籌備4年、耗資6億人民幣,在中國大陸廣受注目的張藝謀新片《金陵十三釵》,去年底上映後以4億5000萬人民幣的票房,當上2011年度中國電影票房冠軍。
為符合角逐第84屆奧斯卡電影金像獎的資格,《金陵十三釵》去年12月26日在洛杉磯、紐約、舊金山局部上映,預計今年3月在北美全面上映。
與中國媒體風光效應形成強烈反差的是,這部代表中國角逐2012年奧斯卡獎的影片,卻遭多家英文媒體惡評不斷,甚至被認為是近年來,中國電影在美國所得到的最差評論。
《金陵十三釵》雖然只上映短短兩周,且三地都只有一家戲院上映,依然吸引很多華人觀眾,很多從南京來的觀眾看後都泣不成聲,也同時勾起新一輪的“反日”情緒。
貝爾、倪妮將角逐最佳男女主角
《金陵十三釵》制片人張偉平日前透露,該片已向第84屆奧斯卡評委會遞交影片,將角逐所有13個單項獎的申請,其中克理斯琴貝爾(Christian Bale)、倪妮將角逐最佳男女主角。
不過大部分國外影評人認為,《金陵十三釵》的故事講得過火,像基督徒自殺、十二月份妓女們穿旗袍搖曳生姿等情節,在他們看來,顯得虛假,以致讓他們覺得張藝謀講述的可能不是真實的故事。
《好萊塢報道者》評論稱,在好萊塢只有最愚鈍的制片人,才會在南京大屠殺這樣的災難注入性的成分,這卻成《金陵十三釵》的核心元素,整部影片做作,缺乏說服力。
美國著名電影批評家、哥倫比亞大學教授Emanuel Levy在《電影》雜志發表評論,認為《金陵十三釵》影片不是來自真實生活的靈感,而是張藝謀制造的一個雜亂,嚴重缺少平衡,過度炫耀某些場景的電影大雜燴,是張藝謀發跡以來最糟糕的一部電影。
《好萊塢報告》的評論文章稱,如果在1942年導演這樣一部電影,也許可以成為有效的反日宣傳片,而且博得好效益,但今天它扮演的只不過是低級噱頭而已。
在著名影評網站“爛番茄”上,《金陵十三釵》的專業好評率僅為30%,以往參加奧斯卡的外語片至少要好評率80%以上,才有希望獲獎。
華人觀眾多由朋友推薦
《金陵十三釵》是根據嚴歌苓同名小說改編,由張藝謀執導的影片。講述1937年的南京,一座教堂裡的美國神父和一群躲在教堂裡的女學生、風塵女子,以及殊死抵抗的軍人和傷兵,共同面對南京大屠殺的故事。
住在洛杉磯、來自南京的王小姐說,她聽說片中有很多南京方言,因此特別好奇,叫來很多老鄉一起去看,結果大家都是哭得眼紅才出來。
她說:“重溫那段日本對南京犯下的罪行,實在太讓人難過了,恨死小日本了!”她的朋友也氣憤地說:“堅決不嫁日本人!”
來自四川的女觀眾陳小姐說,雖然沒有像南京朋友那樣哭得死去活來,在看到那些女生被日本兵追殺時感覺非常恐懼,滿地的屍體慘不忍睹。
很多去觀看的華人都是朋友推薦,林先生說:“最近臉書、微博上大家都在討論這部電影,很多人看後都說不錯,要比以前張藝謀的電影更好,因此決定抓緊時間去看看。”看過後他說,確實無論特效、演技還是故事都超過預期,值得推薦。
陸先生則透過面簿表示:“簡直以淚洗面,是一部少有的反映南京大屠殺的優秀電影。電影用最殘酷的畫面,最淒慘的遭遇,最無奈的選擇,揭開中國人心中久未愈合的瘡疤。值得商榷的是劇本可能單薄了些,不過張藝謀的強項向來是畫面,不是劇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