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谈不上,只是稍感兴趣!
近几十年来,随着煤炭,石油等传统矿物不可再生能源的减少,以及他们所产生的副作用,人们寻找新能源的步伐也在逐渐加快。
1:太阳能:就是利用太阳能电池板产生电能,公家用或将多余的电能卖给电力公司。
特点是无污染,可再生,但效率较低,前期投入较大。
不适合汽车使用。
中国是最大的光伏(太阳能电池板)生产国,主要是出口欧盟等发达国家。
欧盟是目前最大最发达的光伏使用地区。
中国生产了世界上90%的太阳能电池板(大部分是中低端的),污染了环境,损害了职工的健康,但却没有带来中国新能源的健康发展,真是令人费解!
2:风能:近年来发展较快,尤其是在中国的西部和北部地区,各大电力公司竞相在内蒙大草原上建立风能发电场。但风能发电机主要来自国外,主要来自德国。
国内在大型风能发电机及配套设施的的研发和生产上和外国大公司还有较大的差距,就像中国汽车产业一样,产量第一,自主研发能力几乎为零。
风能的特点是无污染(仅有部分噪声污染),效率高,但受气象条件影响大。
风能也不适合于传统的汽车。
3:核能:效率高,但前期投入大,技术门槛高,运行风险大。
目前只有部分航天器(如人造卫星)使用核燃料电池。
如果用于汽车,可能还要一个漫长的过程。一是基础理论上需要突破,而是制造工艺和材料科学上也要有所飞跃。三是成本控制。还有就是核能的事故污染问题也让人谈虎色变。
总之,我个人认为小型的核动力装置用于民用汽车还为是过早。
4:传统的铅酸电池:能量密度底,充电时间长,其效率无法和现在的内燃机比。这种电瓶车只用于部分特殊场合:如高尔夫球场上的用车,有些库房的铲车或托盘转运车。
5:新型电池:如近几十年发展的锂电池,锌电池,铁电池(国内比亚迪公司的所谓世界第一),其能量密度,体积密度,功率密度,造价,耐用度,充电时间和次数等指标,都无法和传统意义上的内燃机相比。
在不远的将来,用这些新型电池取代内燃机的可能性不大。
目前只能在油电混合车上作为内燃机的补充动力(部分条件下可暂时作为主动力)。
有的混合车已有十来年的历史,主要是丰田的油电车,好像已经发展到了3带代,其单个车型也已经达到赢利。
现在市场上销售的新能源环保车主要是油电混合车。
这2年大势叫嚣的纯电动车,只是赔钱转吆喝,叫好不叫座。
6:美国人在上世纪80年代看好的燃料电池,经过多年的研发,虽在基础理论,材料科学,制造工艺成本控制上有所突破,但总体上不近人意,加上几大厂家纷纷想要破产,美国经济不景气,更是放慢了燃料电池的研发速度。
我个人感觉是:在不远的将来,20-50年把,油电混合车是主流,纯电动汽车(无论是何种电池)只是补充。
试想一下:一个洗衣机大小的电池可以产生100千瓦的动力,持续时间可达10个小时,充电时间只要几分钟,造价也就几千美元,
这不是一场革命是什么!
最后祝各位圣诞快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