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多年前的大唐名相狄仁傑,怎麼也不會想到他會在當今的熒屏上如此火爆,拍了本傳拍續集,拍了續集拍前傳,如今又要拍到“通天帝國”那裡去也。當然,更讓他老人家想不到的是,他會以神探的面目出現,居然還戴上“東方福爾摩斯”的帽子。
不過,偵探也好,名相也好,需要的都是智慧。狄仁傑作為唐高宗時期提拔起來的舊臣,遇上了武則天這樣下手狠毒的新老總,是怎樣渡過職場危機的呢?
進入職場前:自小具備對付危機的素質
常言說:三歲看老。我們來看看狄仁傑還是小朋友時的表現。兒童時期的狄仁傑在老家太原讀書,有一回,家中的門人遇害,衙門裡頭的差佬來找狄家人問話,小狄仁傑卻拿著書本安坐朗誦。差佬責問他為何不來對話,狄仁傑正兒八經地說:“書裡頭這麼多聖賢,我畢恭畢敬對答都應付不過來,哪裡有閒工夫應對你們這些俗人?”我們就這個案例分析一下狄仁傑的危機處理藝術。
小狄仁傑應對危機素質測評
小狄仁傑意識到這起刑事案件與小孩無關,他要做的事情就是抓緊時間讀書。
一個讀書人家裡,忽然湧進警察、法醫、證人,大人都會驚恐變色,小孩都會奔走看熱鬧,小狄仁傑卻安坐不動。
一個小孩子家不理睬司法人員,哪裡來的膽量?是從聖賢書中來的膽量,那時候儒家聖人是社會的最高准則。你官府拿世俗的權力來壓我狄仁傑,我狄仁傑就拿聖人來對抗。質問我就是質問聖賢。
測評結果:識大體,能分清主次。
測評結果:沉穩,能定得住。
測評結果:善於打心理戰。
進入職場:
既保存自己 又保全氣節
小狄仁傑的書讀好了,進入職場了。他擔任過地方職務,也做過司法官吏,一路口碑極佳。老板唐高宗給出的評語是:“真大丈夫也!”
然而,職場危機不會因為你表現好就不發生。有一天,換老板了,這老板是武則天。武總裁為了坐穩江山,對公司原有管理層進行了大規模的清洗,動用酷吏,用盡酷刑,形勢十分嚴酷。
狄仁傑也不能例外。酷吏來俊臣誣陷狄仁傑謀反,把他下了大獄。這個時候的形勢比他小時候在家中讀書面對差佬嚴峻多了。狄仁傑要面對生死榮辱四個關節。來俊臣拷問狄仁傑:說,你謀反沒有?狄仁傑該怎麼招供呢?否認?那好,等待你的就是一連串致死的嚴刑。這是生死考驗。承認?士大夫講究的是氣節,你屈服淫威,出來你還好意思混嗎?這是榮辱的考驗。
狄仁傑供詞分析
狄仁傑表現了驚人的定力和應變能力。他的供詞如此:“大周革命,萬物唯新,唐朝舊臣,甘從誅戮。反是實!”
這個供詞有講究。首先,他承認“反是實”,就是說“謀反是事實”。身體是革命的本錢,生命是斗爭的底線,先保命。這個就是能分清主次,識大體。
但在承認的前面還有話,意思是:武氏的周朝新建,用的都是新一套,我是唐朝舊臣,甘心接受誅戮。但更深一層的意思就是:在新政權眼裡,只要是唐朝舊臣就是謀反者,不管有沒有實際作為,這不就正好說明我狄仁傑也沒有主動與新政府作對,謀反罪是被動犯的嗎?按照現在的說法就是:被“謀反”了。這又等於沒有招。
這段邏輯嚴密,波瀾暗生的供詞表面招供了,其實又沒招供,既保命又保名節,過了生死榮辱這個大關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