剛看到,海螺妹妹要聽故事,那俺就講講吧,今晚得閒
www.westca.com/Forums/...inese.html
第一句話:進中國出版業,要有大資本啊。
第二句話:童書版權引進,現在才做,有點晚了。最好的時機是2003-2004年。
俺是2005年打算做兒童圖書版權引進的,真的只差一點就做了。
先交代一下背景。我沒有出版業工作經驗,唯一沾邊的是,2000年前後做公關,偶簽下來當當網上書店的年度合同,是俺親自打下的單,一續3年,直到我來加拿大。主要工作,除了替俞渝李國慶安排采訪,宣傳其企業品牌策略等虛活外,也有實打實的項目,就是推廣一些具體的圖書項目,包括劍橋少兒生物百科(後來很多年以後看到似乎有版權糾紛);這本書我們的公關效果立竿見影,效果很好,當月及銷量大升。後來記得還做了電影《那時花開》的DVD。基本每月一個大項目,每周一個小項目。當當對我們的服務算是很滿意的,當時業內年度合同不那麼容易續簽,基本一年一換,俺的合同3年未換,而且俺從來不做商業賄賂那一套。
後來,當當方面又介紹給我另一家出版社的一個比較大型的項目,除了在全國10來個城市做一些媒體傳播之外,還請了王剛做代言人,光代言費就200萬元。我一同學在中央電視台“讀書”欄目,我們請她替王剛做了一期訪談節目,客戶很滿意。這個項目接近做完時我就走了,當時我懷老二已經近7個月,再不飛就不能到溫哥華來生孩子了。
來溫哥華就生老二。湊仔婆一呆2年,那個氣悶啊。俺是個忙慣了的人,有點輕度工作狂,歇下來生老二好不難受。正好常常帶著孩子去圖書館,發現了許多好書,中文版本只有台灣香港版,大陸版幾乎沒有,於是想著可以嘗試做做童書版權引進大陸。我熬到孩子1歲多,開始准備。做公關、市場出身的人,寫計劃和項目建議書那是家常便飯,俺很快理出了一套思路,選了10來家童書出版社,一一發信,要求購買版權。國內那邊,開始同步查詢公司名稱,為回國注冊公司做准備。
幾個回合後,陸續收到一些回應。俺心裡有點底,開始為回國做准備。
接著就是回國,火速約見一系列原來的關系人。兩年了,還好,關系都在,吃吃飯喝喝茶,都聯絡上了。原來合作過得圖書業內資深人士,也給了很多建議,又介紹我認識一些出版業內人士。
接下來去市場上見識各種圖書展,摸底。
老實講,兒童圖書版權引進,2005年進入的時機已經晚了2年。如果2003年做,完全有機會。2005年,幾乎所有大公司正在往中國市場挺進,台灣、香港的幾家著名出版社如新雅等等已經與大陸出版社合資或正在探討合作。國內做的比較好的有童趣和吉林美術。
所以當時我主要從特別好的產品入手。想著不貪多,做精一點。第一套差點談成的,就是那個Mr. & Little Miss系列,在加拿大提前聯系了半年後,差不多的時候俺回到中國,版權代理公司的一個負責人去北京參加書展,見面,俺要求先買12本版權,結果,人家最低條件是一次性買60本。俺實在沒那麼多錢,一下子上百萬的投入。最後被一家大型出版社拿下,好象是外文出版社還是外國語大學出版社。
Dr. seuss當時上海譯文已經出了,請的是著名翻譯家任蓉蓉翻譯的,俺就沒有敢跟進。那個“神奇校車”系列也正在進去,原版開始參加展覽。
我打算做的另外一套很不錯的書,作者是澳大利亞的,已經聯系到她的經紀公司,趁著經紀公司頭兒去香港參加書展,見了一面,彼此印象很好,已經決定賣給俺,版權費、圖書印量、出版時間等等細節全都談好了,合同也做了,最後一關,極其意外地,經紀公司最後知會原作者時居然遭到拒絕了,理由是擔心中國盜版太多無法控制,原作者不願意此圖書進中國市場。
熬大利亞的經紀公司隨後提供了一系列可以賣中國版權的圖書給我,但是暫時沒有我特別中意的產品。
就在這時候,過去的一家公關老客戶找到我,要求幫他們做公關。年度合同,一簽一年,俺一看,這個算是老本行,送上門的生意,做了。
從此回到老本行,圖書的事情就此擱下。不過,在初期的幾個月裡,認識了一些業內人士,彼此印象深刻。想不到幾年後,有有機會合作----
這次加西地產圖書,我找的合作者就是2005年曾經有過一面之緣的某著名出版人。
世界真奇妙。看似不相幹的經歷,有朝一日,都能緊密聯系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