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報
2011年6月23日
QE2成效不彰 後遺症陸續有來
聯儲局周三議息會議結束,本港周四凌晨時分將會宣布結果及隨即由聯儲局主席貝南奇召開記者會。市場預料接近零水平的息率維持不變,但會後聲明和貝南奇的講話,將會成為全球關注的焦點。
聯儲局早前已表明六月底QE2結束後不會推出QE3,但聯儲局的資產負債表規模將會維持不變,意味着聯儲局仍然會將按揭抵押債券到期贖回的資金繼續買入國債,因此目前的低息環境,至少會持續至明年初。
金融海嘯後,美國樓市陷落,經濟衰退,失業率飆升,金融系統瀕臨崩潰,聯儲局於二○○九年三月推出一萬七千億美元規模的量化寬鬆政策,通過購買金融資產為銀行系統創造流動性,企圖先解決金融系統性風險,再期望低息環境鼓勵銀行增加商業信貸,從而刺激經濟復蘇。可惜事與願違,QE1雖然成功挽救了銀行體系,卻對陷於水深火熱的國民幫助有限;二○○九年第四季美國經濟增長百分之五,只屬曇花一現,去年首季QE1結束後,經濟復蘇步伐便轉趨放緩,第二季增長已回落至百分之一點七,失業率固然高企不下,樓市更持續下跌不停。主要的原因,是大量增加的流動性,絕大部分始終停留在銀行系統內,沒有流向實體經濟。去年十一月,聯儲局再推出規模六千億美元的QE2,明顯是無計可施之下的狗尾續貂,成效不彰,早可預料。美國最新公布的五月份就業數據差劣,新增的非農業職位只有五萬四千份,與市場預期的十五萬份大相逕庭,失業率更回升至百分之九點一。根據彭博的每月調查,國際主要經濟分析已將美國今年經濟增長預測大幅調低至百分之二點五至百分之二點七,與聯儲局預期的百分之三點一至百分之三點三,相去甚遠,顯示美國經濟大有機會陷入滯脹。
事實上,量化寬鬆貨幣政策不但未能挽救美國經濟,更因流動性急劇增加而向全球輸出通脹,以及引發債務危機。QE2進一步增加廉價美元,有利利差交易,促使國際游資四出炒作,既形成資產泡沫,又造成商品價格大升,刺激全球通脹。
另一方面,聯儲局以擴大資產負債表規模不斷購入國債,政府期內的財赤卻有增無減,只會迫使美國不斷發行新國債,以新債冚舊債,循環不息,結果「虛擬資本」不斷膨脹。目前美國的國債水平已達上限十四萬億美元的水平,為GDP的百分之九十六點五,而截至去年底,全球政府合共借貸六十七萬億美元,其中日本借了十二萬億美元,歐盟則借了十六萬億美元,希臘、意大利和比利時的國債均超過GDP的百分之一百,遠遠超越國際公認的安全線,即GDP的百分之六十。
可是,通過創造「虛擬資本」,負債對美國來說,卻是一本萬利的生意。只要美國採用弱美元政策,便可不動分文,一方面以美元換取新興國家提供的大量經濟資源和商品,另一方面則通過貶值變相削減債務,向全球輸出通脹。
目前,全球的焦點都集中在希臘的債務危機上。如果希臘的緊縮政策不
@國會通^,歐盟提供的一千一百億歐羅援助便會橫生枝節,而即使希臘再
@援助,未來`約的機會仍然存在,因而觸發的主權國家債務違約危機的可能性愈來愈高,屆時引發的金融動盪,絕不在雷曼破產之下。
對香港而言,美國會否繼續QE下去,也舉足輕重,因為自二○○八年底以來,流入本港的資金高達一萬二千億港元,期內房地產價格和港股持續上升,一旦撤資,對樓市和港股的衝擊非同小可。隨着QE2接近尾聲,港股已率先回落,樓市在政府復建居屋政策下則露見頂迹象,資金一旦大量撤走,銀行同業拆息回升,樓市的調整幅度,恐怕會大幅增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