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楼主 / 怀念故乡
- 时间: 2011-5-23 14:20ZT
eyu2007.blogbus.com/lo...72861.html
作者:在路上
2009-02-24
哥萨克:悲壮的命运抗争者
最早知道哥萨克,很可能是在初中的时候读的《鹿鼎记》中关于韦小宝在尼布楚河畔与罗刹国大战的描述。那时对哥萨克没有什么好印象,就觉得是一群亡命之徒,沙俄开疆拓土的殖民先锋。后来,从大学的图书馆里借出一套肖洛霍夫的《静静的顿河》,对哥萨克的印象又完全改观。觉得哥萨克是全世界最酷的一群人。他们半耕半牧、亦兵亦匪。他们无须向沙皇交税,对国家唯一的义务就是服兵役。他们彪悍无比、酷爱自由,象斯巴达人一样是一群天生的战士。我们中国人把黄河当作自己的母亲河,而人家哥萨克是把顿河当作自己的父亲。两个民族的气质由此一点就可以看出鲜明的差异。我慢慢搜集着所有关于哥萨克的文学经典作品,包括果戈里的《塔拉斯•布尔巴》、巴别克的《骑兵军》,直到波兰著名作家显克维奇的《洪流》。
与前面那些作品不同的是,《洪流》对哥萨克大加谴责,认为他们是引狼入室、背叛祖国的一群人。怎么回事?至此我们看到了哥萨克的三种不同形象。中国人认为哥萨克是侵略者,俄国人认为哥萨克是英勇的战士,波兰人认为哥萨克是叛徒?哪一种形象更接近于历史的真实?
幸运的是,一本刚出版的历史书籍——《乌克兰:沉重的历史脚步》,解开了我的疑惑。原来,哥萨克发源于第聂伯河流域的中部地区、基辅城以南靠近大草原的地带。这块土地如今属于一个在前苏联解体后才独立的国家——乌克兰。虽然,除了乌克兰境内的第聂伯河哥萨克外,俄罗斯境内还有库班河哥萨克、顿河哥萨克等。但是,哥萨克还是以乌克兰人为主体,并且给乌克兰的历史与文化的发展打下了极深刻的印记。要了解哥萨克就得先知道乌克兰的历史与文化。
乌克兰也曾经有过辉煌的历史。从公元9世纪北欧海盗征服并建立起基辅罗斯起,乌克兰在其后200多年的时间里是欧洲最大也是最强盛的国家。这是乌克兰一直在寻求独立的最宝贵的历史文化遗产。不幸的是,自1240年蒙古人将基辅城彻底催毁后,乌克兰直到1991年苏联解体后才真正获得独立。
乌克兰人的不幸缘于他们极为不利的国际地缘环境。乌克兰处于蒙古鞑靼人与欧洲人交锋的最前沿,战争不断地蹂躏使得这块丰腴的大草原地广人稀。很长一段时间里,这里是一块没人能够有效统治的空白地。形形色色逃避剥削、追求自由、喜欢冒险的人跑到这里,他们需要自己保护自己,过着漂泊不定的生活。这种武装垦边的生活就成为了哥萨克运动的基础。
乌克兰人历史的复杂与他们的族源和宗教有着密切的关系。先看族源。乌克兰人与俄罗斯、白俄罗斯还稍近些,他们都属于东斯拉夫人。实际上,冷战时期的东方阵营基本上就是一个斯拉夫人的大联盟,相对的西方阵营则是日耳曼人的大联盟。东方阵营除了东斯拉夫人外,还包括了西斯拉夫人的波兰、捷克、斯洛伐克;和南斯拉夫人的保加利亚、马其顿、塞尔维亚和克罗地亚。再看宗教。虽然捧的都是圣经,但波兰属于罗马天主教派,乌克兰与俄罗斯属于希腊东正教派。所以,波兰统治乌克兰在先,最后还是俄罗斯获得了这块土地的主权。
从蒙古人的征服到苏联解体,乌克兰经历了700多年的分裂及被异族统治的历史。在其中,由哥萨克谱写了许多悲壮的画面。1569年,乌克兰只有175万人口,但占有的土地面积为29万平方公里。平均每平方公里只有6人。乌克兰周围的三个大国都对它垂涎三尺:波兰、俄罗斯和克里木汗国(隶属于土耳其奥斯曼帝国)。乌克兰人势单力薄,为了寻求自立,不得不在各个大国之间周旋,先后臣服于立陶宛、波兰、俄罗斯和奥地利等强国,还寻求过瑞典、德国甚至是土耳其等强国的帮助。哥萨克既是欧洲人抗击蒙古鞑靼人的急先锋,又曾引鞑靼人为援反抗波兰人的压迫。哥萨克为了脱离波兰而投靠沙俄,但又倒向瑞典人与彼得一世对抗。直到第一次世界大战,乌克兰还寄希望于德奥能帮助它对抗苏俄,获取独立。在历史上,乌克兰几乎就从来没有过真正的独立。以哥萨克为代表的乌克兰人,不屈不挠地与命运做抗争,就象希腊神话中不断地推巨石上山的西西弗斯。 -
-
第 2 楼 / 怀念故乡
- 时间: 2011-5-23 14:22ZT
news.ifeng.com/history...37_0.shtml
哥萨克骑兵辉煌400年后结局:二战中与纳粹合作
2010年06月04日 16:32 国家历史 【大 中 小】 【打印】 共有评论29条
每一个哥萨克骑兵战斗的地方,德国士兵就可以避免战死,这是希特勒青睐哥萨克骑兵的唯一理由。1943年11月10日,纳粹陆军元帅威廉·凯特尔和德国东方占领事务部部长阿尔弗雷德·罗森堡共同发布了一个非同寻常的文告。
文告称:“哥萨克人从来不承认布尔什维克。顿河哥萨克人、库班哥萨克人、台列哥萨克人的目的是寻求建立一个独立的国家,而现在,你们的家园被布尔什维克占领,被红色军队劫掠。骑上你们的马吧,拿起你们的剑,哥萨克人应该与德国国防军结成统一战线,德国军队是你们尊敬的以及可信赖的朋友。德国政府答应给予哥萨克人如下的权利:1)保障哥萨克人的一切权益;2)保留哥萨克人的生活习俗;3)哥萨克人的土地神圣不可侵犯;4)德国政府有义务安置哥萨克人,提供土地、生活必需品以便你们能够独立生活。”
就在这个文告发布两年前,希特勒曾经说过:“我们不会允许任何一个俄罗斯人参加德国人的军队,这是最高指示。只有德国人才有权利拿起枪!”
从两年前希特勒对哥萨克人的蔑视,到两年后,哥萨克骑兵师的建立,这个文告的出现标志着德国政策发生了重大改变。
刀锋上闯荡出来的名声
如果说吉普赛人是大篷车上的民族,那么哥萨克就是战马上的族群。著名的军事畅销书作家弗朗西斯科·兰诺伊在评价哥萨克骑兵时说“一般来说,他们中间没有懦夫”。
其实哥萨克不是独立的民族,而是一种军事团体,最早出现于16世纪中期,到20世纪初形成了顿河、库班、台列等11个主要军事分支。他们参加了从 18世纪到20世纪前半期俄国和苏联的所有战争,如俄瑞北方战争、克里米亚远征、两次俄波战争、六次俄土战争、俄日战争、第一次世界大战、第二次世界大战。
1942年,苏德战场形势巨变:起先,德国军队被苏联红军阻挡在了冰冷的莫斯科城下,接下来,1943年2月,德国第6集团军在斯大林格勒战役中全军覆没。6个月之后,在库尔斯克发生的坦克战又使得德军遭到重创。
第三帝国的最高层,特别是希姆莱开始改变态度,把招降的俄罗斯人看成是增加德军新鲜血液的手段之一,哥萨克骑兵更是被德国人称为“传奇战士”而得到了格外重视。
一个少校的背叛震惊克里姆林宫
1941年8月3日,苏德战场发生了一件令斯大林极为生气的事情:红军的第436自动步枪团全部向德国投诚了。
而这个团的指挥是哥萨克人考诺诺夫少校(NikitovichKononov),他本来应该在莫基列夫抵抗德国中央集群的第3装甲兵团。
内战结束以后,苏联一方面延续哥萨克自治的政策,允许他们自主选举苏维埃,成立哥萨克军人会议,但同时加大力度实行“非哥萨克化”,甚至对不服从者从肉体上进行消灭,由此引发了一系列的哥萨克暴动。
正是这种政策使得许多哥萨克人心里积聚了对新政权的憎恶,考诺诺夫也属于其中之一。
考诺诺夫生于1902年,在1918年俄国内战中,他的父母亲因为是哥萨克人而被红军处死。为了活下去,1920年,考诺诺夫隐姓埋名加入红军;1924年,他加入了共产主义青年团;后来,他进入了著名的哥萨克人布琼尼元帅领导的第一骑兵集团军第14哥萨克师。
1927年,考诺诺夫加入了共产党;1935年,考诺诺夫成了骑兵大队的队长,团级干部,隶属于第五贝利诺夫骑兵师;在进入伏龙芝军事学院后,他开始成为了一位参谋。1939年,考诺诺夫开始指挥第436自动步枪团,并被授予了红星勋章。
这本来是一个优秀苏联军人的简历,但考诺诺夫在心理上,却极度厌恶斯大林政权。
1941年8月3日,他集合全体士兵,向他们发出号召:“勇敢的士兵们,我从心底向你们呼吁,在深思熟虑后,今天要向暴君斯大林和专制宣战了!我决定与同情我们事业的人共同战斗。那些愿意追随我的人请举起右手,否则请举起左手。”结果,整个步枪团都跟随他去了,这成了东线战场上最离奇的事件之一。
其实,考诺诺夫在投降前已经和德军秘密接触过,他了解到德国人对他的投诚报以极大的热诚。投降8天后,考诺诺夫去了设在白俄罗斯的一处战俘营,这里关押着4000名俄罗斯人,在考诺诺夫的动员下,500名战俘加入了德军,其中80%是顿河哥萨克人。为了安抚这些投诚的哥萨克人,德国将军冯·申肯多夫违背了希特勒的命令,授权考诺诺夫组织了哥萨克第102骑兵团。
考诺诺夫的背叛引发了苏联军队哥萨克向纳粹投降的链式反应,那些流亡西欧的哥萨克人似乎看到了重新建国的希望,1941年12月20日,流亡在柏林的顿河哥萨克军事首领克拉斯诺夫写了一封热情洋溢的信给考诺诺夫少校,“我们的领土,”克拉斯诺夫说,“等待着解放!……你是我们唯一的希望,我们永远支持你……”
但是,希特勒仍然对于这支叛军不够信任,他发布命令,禁止哥萨克军队穿德国的军装。然而,这支部队还是获得了一个番号“哥萨克第600骑兵营”,他们的主要任务是在德国后方打击苏联游击队。 -
-
第 3 楼 / 怀念故乡
- 时间: 2011-5-23 14:24ZT
续上2
哥萨克国的成立
1942年夏,德军南方集团军群突进了南高加索和伏尔加河地区,这是哥萨克人居住的传统地带,当德国上将(后来的陆军元帅)克里斯特的部队来到此地后,哥萨克人以“解放者”的态度来迎接德军,报名参加德军的人数剧增,共有5万人聚集在了第三帝国的旗帜下。
为了笼络人心,1942年10月,德国建立了一个库班为基地的哥萨克半独立国家,它拥有16万“国民”。根据军事作家兰诺伊的记载,“国家哥萨克党也建立起来了,在瓦西里的领导下,它承认了希特勒是哥萨克国的保护者。”
顿河哥萨克人同时也选举了新的首领——普拉托夫(Platov)。1942年8月,普拉托夫组成了顿河哥萨克第一骑兵团,这支军队独立于德军之外,装备的全是苏联时期被淘汰下来的武器装备。这支军队很快就扩编了,德国不得不任命了穆勒上尉作为普拉托夫的联络官。
尽管对这些变节的叛国者们极端不信任,希特勒还是于1942年8月同意组建隶属于国防军的哥萨克军团。当年在南方集团军群内组建了“李赫曼恩”和“冯·容格舒茨”两个哥萨克骑兵团,在中央集团军群内组建了“普拉托夫”和“冯·沃尔夫”两个哥萨克骑兵团。
1942年10月1日,国防军中校赫姆斯·冯·潘维茨(HelmuthVonPannwitz)向他的上级、克莱斯特上将提交了一个书面的建议:组建全部由哥萨克人组成的骑兵师。潘维茨中校之前作为国防军指挥官,一直指挥着一支哥萨克骑兵部队随同罗马尼亚骑兵作战,对哥萨克了解极为深刻,同时也和哥萨克的部族首领们建立了良好的关系。
在德军一个将军曾评价,潘维茨“天生就是一个领导者,他能够激发一个团队的集体荣誉感。”潘维茨爱兵如子,从不会让部下去执行那些白白送命的任务。因此,哥萨克士兵亲切地把他叫做“老潘”。从1941年6月到10月,虽然哥萨克骑兵多次执行侦查、追击的任务,但死亡的士兵才22人。
11月8日,当盟军开赴北非的时候,潘维茨的建议被采纳,他被任命为新建哥萨克骑兵师的师长(战争结束时被授予中将军衔)。为了减少纳粹党内部对哥萨克的恐惧感,一位亲近戈林的高级军官提议,哥萨克骑兵师在官方文件中只能称呼为“潘维茨骑兵师”。1942年11月15日,“潘维茨骑兵师”正式建立。
很快,这支骑兵师就打出了威风。1942年底,骑兵师被派出协助拯救被困于斯大林格勒城下的德国第6集团军,师长潘维茨为这次行动投入了1000人,拯救虽然没有成功,但令人惊讶的是,这支哥萨克骑兵队竟然抓住了3000名苏联红军俘虏。
1943年1月13日,潘维茨被召到元首最高统帅部,希特勒亲自为他颁发了“橡叶骑士十字勋章”。很自然,潘维茨抓住这个机会向元首好好赞扬了他的哥萨克士兵,但似乎希特勒的怀疑心并没有消除。
2月2日,斯大林格勒的德军被重重包围,哥萨克人的领地再次被苏联占领。5日,顿河哥萨克人的首府诺夫切尔卡斯基也落入了苏军之手。数千哥萨克人在首领普拉托夫军队的保护下逃亡了西方。同时,潘维茨的哥萨克骑兵师接到命令去防守克里米亚。
为了防守克里米亚,1943年4月6日,潘维茨在波兰首都华沙以北的米劳训练中心开始筹建哥萨克第一骑兵师。
1943年9月,就在潘维茨晋升为少将后3个月,训练哥萨克第一骑兵师的任务完成了,第一骑兵师下辖两个旅:第一哥萨克旅和第二哥萨克旅,每个旅下面辖有三个骑兵团。每个团拥有六个营,每个营有12个排。哥萨克第一骑兵师共有13000名哥萨克人,另外还有4500德国人,他们是教官和技术军官。
在德国东方战线被苏联军队完全粉碎的时候,希特勒终于改变了对哥萨克的态度,1943年11月,陆军元帅凯特尔正式发布了针对哥萨克的安民告示。哥萨克人从名称到实体上正式加入了德国正规军序列。
而这开启了二战史上哥萨克军团更加冒险的一幕。 -
第 4 楼 / 怀念故乡
- 时间: 2011-5-23 14:25ZT
续上3
残酷地镇压游击队
1943年9月,哥萨克骑兵第一师刚组建不久就被调遣至南斯拉夫,去清剿铁托的游击队。这是德国对于外籍志愿者部队的一贯使用方针:其部队必须调至远离本国的战场作战,以免其叛变。1943年底,铁托游击队总兵力已经达到了30万,控制了南斯拉夫近三分之二的国土。希特勒对此感到愤怒,前面五次围剿失败后,德军放弃了大规模进攻以消灭游击队的策略,转而采取从不同地区发动进攻,利用绝对优势的兵力对各路游击队各个击破。
从1943年10月底到1944年1月中,20万德国兵、16万保加利亚兵以及塞尔维亚和克罗地亚伪军,还有哥萨克骑兵师,在辽阔的地带、特别是波斯尼亚,对游击队进行了反复碾压,双方的战斗十分激烈,一些城镇多次易手,仅福查(Foca,波斯尼亚东部城市,属于战略枢纽)就易手47次之多。
哥萨克骑兵师的第一次战斗任务发生在1943年10月12日,当时第一师到弗鲁什卡格拉(FruskaGora)山区去对付南斯拉夫的游击队。在行动中,他们配备了15辆坦克和一辆装甲车,哥萨克骑兵轻易就捣毁了位于贝奥钦村庄的游击队总部。
哥萨克人占领村庄以后,焚烧村庄,将家畜充公,驱逐犹太人,将身强力壮的人逮捕,派去克罗地亚的达尔马提亚海岸为第三帝国的西线修筑防御工事。即便游击队乘着汽车逃跑,也往往殒命在哥萨克人的屠刀之下。面对这一切,甚至潘维茨师长也不由自主地对部下的行为感到战栗,但他还是申辩说,自己也只是执行 “上级的命令”。
希特勒的私人代表埃里希·科赫曾经在战犯法庭上说:“每个哥萨克人都有两幅面孔:善良和残暴。他们能够在一瞬间就可以完成这种转变。他们能够毫不留情地洗劫一个村庄,如果一个村子有人向他们开枪,他们就会残酷地把整个村庄的人处决,农田及其庄稼会被完全烧掉。”
1944年3月29日,一支400人的游击队被哥萨克骑兵彻底毁灭。6月29日,潘维茨率领哥萨克骑兵翻越帕普克山进军到达科塔,这里的游击队在哥萨克骑兵的扫荡下损失惨重。到了1944年7月,各路哥萨克骑兵在打击南斯拉夫游击队行动取得了重大战果:7月15日,军事重镇梅特利卡被占领,8月中旬,几个重要的游击队根据地被哥萨克人荡平。
纳粹的哥萨克骑兵谢幕
哥萨克人的凶猛引起了党卫军头子希姆莱的关注,1944年8月26日,他在东普鲁士的专列上接见了潘维茨师长。希姆莱提出了一个令潘维茨又惊又喜的建议——组建一支哥萨克人组成的党卫军,它处于希姆莱的直接领导之下。
1944年12月,哥萨克第二骑兵师也建立起来,其师长是马奇少校。而作为哥萨克骑兵师的创始人潘维茨接受了希姆莱的建议,毕竟,归属党卫军后,哥萨克部队就可以获得更好的装备。1945年1月,哥萨克第一骑兵师和第二骑兵师合并,成为武装党卫军第15军。
这支军队直接隶属于党卫军总部办公室,但是它仍然属于德国国防军的序列。当希姆莱要求潘维茨个人也加入党卫军的时候,潘维茨拒绝了,因为加入了党卫军就与德国正规军正式告别了。
1945年,哥萨克骑兵迎来和祖国军队正面交锋的机会,当哥萨克人的马刀和苏军T-34坦克相遇的时候,结果已经注定:与第三帝国一样,他们被战争的深渊所吞没。1945年4月,哥萨克第一骑兵师在奥地利的林茨附近向英国部队投降,5月,第二骑兵师在奥利地的圣维特向苏军投降。
潘维茨和5万名哥萨克军官、士兵(包括一些军属)原本还寄希望于西方的庇护,逃脱斯大林的报复。但是1945年2月的雅尔塔会议,斯大林已经和英美取得了秘密谅解:所有为德国服务的苏联公民在战后必须交由苏联处理。此时英国手中尚有数千名从苏占区的德国战俘营解救的英国战俘需要营救,当然没有时间考虑哥萨克的命运。
所有向盟军投降的哥萨克人都被英国交给了苏联政府。1945年到1947年之间,约有220万苏联公民被西方盟国遣返回国,这其中包括10多万哥萨克士兵和他们的家属,大都被投入了西伯利亚的劳改营,而军官们则被处死。
曾经带领哥萨克士兵的潘维茨中将本来可以留在英国人的战俘营里,但他选择和哥萨克部下一起面对相同的命运。1947年1月16日,在莫斯科的一个法庭上,潘维茨以战犯罪名被判处死刑,曾经辉煌的哥萨克骑兵营谢幕了。
注:为传递新闻价值之必要,凤凰网历史频道特补发《国家历史》杂志2010年第1期文章《卐字旗下的哥萨克骑兵》,以飨读者。 -
第 5 楼 / 怀念故乡
- 时间: 2011-5-23 14:28ZT
zh.wikipedia.org/wiki/...9%E5%85%8B
哥萨克(乌克兰语:Козаки;俄语:Каза́ки́)是一群生活在东欧大草原(乌克兰、俄罗斯南部)的游牧社群。在历史上以骁勇善战和精湛的骑术著称,并且是支撑俄罗斯帝国于17世纪往东扩张的主要力量。移居到中国的部分哥萨克被称为阿尔巴津人。
目录
[隐藏]
* 1 历史
* 2 现状
* 3 相关文学作品
* 4 参见
[编辑] 历史
13世纪开始,一些斯拉夫人为了逃避蒙古帝国中钦察汗国的统治而流落到俄罗斯南部地区,包括顿河流域、第聂伯河下游和伏尔加河流域。15、16世纪时,一些城市贫民与不愿成为农奴的俄罗斯、乌克兰农民迁徙到由于钦察汗国被推翻之后的俄南地区。这些人被称为“哥萨克”,即突厥语中的“自由人”。哥萨克人在俄南建立了一些地方政权。东欧因为平原多,山地少,因此哥萨克族群多数以河流命名,如“顿河哥萨克”,“乌拉尔河哥萨克”等。
哥萨克人以英勇善战著称。在俄罗斯历史上,沙皇通过收买哥萨克上层人物而控制哥萨克人。哥萨克人组成的骑兵,是沙俄的重要武力。俄国向西伯利亚扩张的过程中哥萨克是俄国的主要依仗。沙俄时期,一共组建了11个哥萨克军区。分别是:顿河、库班、捷列克(Terek)、阿斯特拉罕、乌拉尔、奥伦堡、西伯利亚、斜米列契(哈萨克)、外贝加尔、阿穆尔和乌苏里军区。此外,还有叶尼塞军区和伊尔库茨克团原本定于1917年组建,因故未能实行。
十月革命之后,哥萨克人少数参加布尔什维克政府的苏联红军,多数参加反政府的白军。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哥萨克骑兵发挥了重要作用,在斯大林格勒攻防战中建立重大战功;同时也有一些人趁机反叛苏联的统治。
[编辑] 现状
今日的捷列克河哥萨克人。
今天的哥萨克人不被认为是一个民族,居住在俄罗斯、乌克兰等地,但他们是一个保持传统的人群共同体。2005年,俄罗斯总统弗拉基米尔·普京提出《关于俄罗斯哥萨克人的国家义务》议案,保护哥萨克人的传统。目前调查仍有约700万人自认为是俄罗斯哥萨克人。
[编辑] 相关文学作品
苏联作家肖洛霍夫的长篇小说《静静的顿河》描述了十月革命前后顿河哥萨克的生活。
[编辑] 参见
* 哥萨克酋长国
Iraqi girl smiles.jpg 这是与族群相关的小作品。你可以通过编辑或修订扩充其内容。 -
第 6 楼 / 怀念故乡
- 时间: 2011-5-23 14:34
-
第 7 楼 / tang3
- 时间: 2011-5-23 23:35
-
第 8 楼 / tang3
- 时间: 2011-5-24 00:27
-
第 9 楼 / 怀念故乡
- 时间: 2011-5-24 07:31
-
第 10 楼 / 怀念故乡
- 时间: 2011-5-24 07: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