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起兔子,你眼前是否会立刻浮现出长耳朵、三瓣嘴的可爱模样,殊不知,在深海里也有一种“兔子”——海兔。海兔和兔子有何关联?它有何特征?
海兔属于腹足类软体动物。之所以叫“海兔”,是因为其长有两对很长的触角,一动不动时,仿佛一只蹲在地上竖着大耳朵的兔子。但事实上它们与陆地上的兔子毫无关系。海兔头上的两对长长的触角各有分工,前面一对是触觉器官,后面一对是嗅觉器官。当它们运动时,后面那对嗅觉触角就会分开成“Λ”字形向前斜伸着,探察四周的气味。而在休息时,这对触角便会并拢向上。海兔虽然是软体动物,但它的足部发达,能够在海滩上或水面下悬浮爬行,甚至是短时间游泳。

请点击图片查看原图
海兔身上长有贝壳,但贝壳已经随环境和生存的需要退化为内壳,只有一层薄且半透明的角质膜覆盖着身体,与陆地上的蛞蝓十分相似,因此又被称为“海蛞蝓”。
海兔拥有多种保护色,这与它的“特异功能”有关。例如,它们以各种藻类为食,吃下去的海藻是什么颜色,自身就能够变成什么颜色。如果吃了红藻,身体就会变成玫瑰红色;吃了墨角藻,身体就会变成棕绿色。所以海兔的颜色十分艳丽。海兔身上还长有一些绒毛状或树枝状的小突起,加上丰富多变的保护色,使得它们能够很好地隐藏自己,躲避危险。
除多变的保护色之外,海兔还有另一套御敌本领。海兔的体内存在两种腺体:一种叫紫色腺,能放出许多可以将海水染色的紫红色液体,从而逃避敌人的视线;一种叫毒腺,可以分泌出一种略带酸性的、难闻的乳状液体,这种“化学武器”杀伤力很大,其他生物一旦接触到这种液汁就会中毒受伤,甚至死亡。海兔虽然长有毒腺,但它们本身并不能产生毒素,而是在吃了红藻后会将其中的有毒氯化物贮存在消化腺中,或输送到皮肤分泌的乳状黏液中,还有一些可能会贮藏在外套膜中。
除多变的保护色之外,海兔还有另一套御敌本领。海兔的体内存在两种腺体:一种叫紫色腺,能放出许多可以将海水染色的紫红色液体,从而逃避敌人的视线;一种叫毒腺,可以分泌出一种略带酸性的、难闻的乳状液体,这种“化学武器”杀伤力很大,其他生物一旦接触到这种液汁就会中毒受伤,甚至死亡。海兔虽然长有毒腺,但它们本身并不能产生毒素,而是在吃了红藻后会将其中的有毒氯化物贮存在消化腺中,或输送到皮肤分泌的乳状黏液中,还有一些可能会贮藏在外套膜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