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發現,只要有一天沒來加西,實在趕不上形勢的變化呀,只能被淹沒在聲浪之中。卡版的兩次巨大沖擊波,令加西風起雲湧,似乎也牽扯了不少人。
我沒有勇氣爬完所有的樓,太高了,而這樣的高樓又在層出不窮的建立中。。。花了一整晚,粗略路過幾幢高樓,大概了解一些事情,但卻不明真相地觀望罷了。
其實,知道卡版是那年組織“高山運動”的時候,好像也是那時候開始知道有“加西”這麼個網(Hoho~~ MS是卡版的功勞哦)。沒有接觸過其人,只有各種神話般的“傳說”熏陶。在網上,我感覺卡版相對屬於“張揚”的人,也喜歡分享自己生活的各種小事。這一點,我很能理解他的感受,因為我似乎也是這樣一個人,喜歡分享自己的事情,認為做了也沒什麼好不承認的,特別是在情緒低落的時候,希望有個虛擬的空間得以抒發,而這種地方又可以讓無關緊要的人發表一些回應,令人感到有一絲的關愛(譏諷也是一種關愛的體現,否則都懶得回帖),比悶著寫日記要暢快許多。網站,就是這麼一個讓人嘔吐的地方。吐了,心裡就舒坦了!
記得紅汽車說過,8自己是最高的境界,所以,無論怎麼8卦,還是有個底線,8到別人,特別是無休無止地惡意亂8,傷到自尊,實在得不償失,大家本來都是抱著來玩的心態的。所以,卡版願意怎麼說自己的事情都無可厚非,但我實在看不慣今天你跟個MM吃飯你要曝出來,明天有個MM跟你傾訴感情你也要曝出來,而且每次都把細節公諸於世,讓網友評斷這些MM。。。。。
加西的歷史很長,我對大家的內部恩怨了解得不多,我只想說,網站就是一個大染缸,勢必有各種顏色存在,你喜歡哪種顏色,just stay in your colour,不要真的動氣,其實想想,把電腦一關,什麼事不就都沒有了嗎?!
無意中翻到以前看過的一篇文章 -
貝勃定律:添加更多的重量才能感覺到與已有重量的差別
貝勃定律表明的是一個社會心理學效應,當人經歷強烈的刺激後,之後施予的刺激對他來說也就變得微不足道。普遍引述的一個驗證實驗就是:
一個人右手舉著300克重的砝碼,這時在其左手上放305克的砝碼,他並不會覺得有多少差別,直到左手砝碼的重量加至306克才會察覺。如果右手舉著600克,這時左手上的重量要達到612克才能感覺到重了,後來就必須加更大的量才能感覺到差別。
其實,你若有仔細觀察,就不難發現生活中無處不充滿了“貝勃定律”。比方說,原本1塊的報紙變成了10元一份,你定會感到無法接受;相比較而言,原本5000元的電腦漲了50元,你一定不會有這麼大的反應。再看看這個故事:
一個女孩和母親吵架賭氣離家。在外逛了一天,直到肚子很餓了,她才來到一個面攤,卻發現忘記帶錢了。好心的面攤老板免費煮了一碗面給她。女孩感激地說:“我們又不認識,你就對我這麼好!可是我媽媽,竟然對我那麼絕情……”面攤老板說:“我才煮一碗面給你吃,你就這麼感激我,你媽幫你煮了十幾年飯,你不是更應感激嗎?” 女孩一聽,整個人愣住了!是呀,媽媽辛苦地養育我,我非但沒有感激,反而為了小小的事,就和她大吵一架。女孩鼓起勇氣,往家的方向走,快到家門時,她看到疲憊、焦急的母親正在四處張望。媽媽看到女孩時,忙喊:“飯都已經做好,快回去吃,菜都涼了!”此時女孩的眼淚奪眶而出……
我們對親人朋友的關愛習以為常;而陌生人的一點幫助,卻我們就感激不已。這便是“貝勃定律”在操作我們的感覺。對於親人朋友,我們對他們的關愛習以為常,而且期望值很高。有時他們少了一絲關愛,我們甚至會惡言相向。對於陌生人,我們沒有抱著多大的期望,因此,他們的一點點幫助,我們都感動不已。
事實上,對於陌生人的幫助,我們應當報以適當的感動。可是對於親友的幫助,我們更應該報以更大的感恩。所以,珍惜我們的日常生活和身邊的親人朋友吧!
除開親情,生活的其他事件上也可以說明“貝勃定律”無形地作用:
一個新人剛開始工作,在單位拼命表現,兢兢業業,然後慢慢熟悉環境後就松懈下來,周圍人會覺得這個人矯情,前面的表現都是假的,對這個人的人品也提出質疑;另外一個新人,開始就顯得一無是處,懶散不守紀律,慢慢熟悉之後,懂得了單位的規矩。僅僅能做到按時上班,但大家立刻都會誇獎他進步,表現越來越好,覺得這個人要求上進,比前者好很多。其實,前者已經做的工作總量不知道比後者多了多少。
俗話說,好人難做。你辛辛苦苦地耕耘,卻因為做錯一件事而把前面的功勞全部葬送;而壞人卻可以因為做件普通的好事而受到稱贊。從而,大家對事物的感覺也都產生錯覺,似乎後者的“真小人”比前者“偽君子”更值得信任。其實這些都是貝勃定律在操控你的感覺而已。
——————————————————————————————
因為這個“貝勃定律”,那麼,我可以理解成,加西的網友們把對方都當成了親人,所以會更計較一些,期望值也會相對提高一些嗎?學會感恩,學會放下,生活還是很美好滴!大家握手言和吧~~~別再開戰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