調查稱中國男人患集體精神陽痿症 被指以貌取人與其說,這個調查展示了中國男人的形象,不如說它展示了西方女人的審美趣味。
在西方女人眼中,中國男人的形象是怎麼樣的?
在西方女人面前,中國男人你有沒有自信心?
一本名為《中國男人調查》的圖書試圖全面分析和回答這些問題,最終得出了這樣一個令人震驚的診斷結論:中國男人患上了集體精神陽痿症。這真的是事實嗎?又或許,這只是屬於張結海的樣本調查,一個片面的真相?
西方人“以貌取人”
“看了開篇那個報告之後你就不會有這樣的疑問了。事實上在做這個報告之前,我們也沒有事先得出一個結論然後再來做調查。”本書作者張結海斷然否定了記者關於得出“精神陽痿”這樣的結論是主題先行的質疑。
主持“中國男人調查”這一課題的是曾經因“流氓外教事件”而名聲大噪的張結海教授。近年來,張結海教授以“我憤怒”的形象出現在公眾面前,一再成為媒體關注的焦點,這一次,這樣尖銳的調查結果恐怕又將引起軒然大波。
從 2006年3月開始,前前後後差不多有兩年,張結海和他的團隊專注在“中國男人調查”的課題之中。“我們做這個課題出發點是一個判斷”,張結海教授對記者說明他們研究這一課題的初衷,“我們的改革開放,一是對內改革,二是對外開放。毫無疑問,中國對外開放的程度越來越高。對外開放的重點其實是對西方開放,因為西方的現代化程度比我們要來得高。這個過程中,有兩個問題我們一直沒解決,一是崇洋媚外,二是西方對中國的誤解。”
這次調查,一部分是面訪,采訪對象除三位為擁有西方女友的中國男性外,其余都是西方女性。最後他們精選了其中的一部分(共15份),收錄在《中國男人調查》一書中。“男性方面,我們做了三個與西方女性有過性關系(或者是女友,或者是妻子)的調查。這樣的中國男性本來就少,我們發動了很多社會力量,最後只找到三個。”對於調查中中國男性方面人數稀少的問題,張結海如是解釋。
除了面訪,調查小組還做了108份有效問卷的問卷調查。對於女性調查對象,他們的標准是三個必要的條件:發達國家的女性、白人、在中國生活過。調查小組在大洋洲選了澳大利亞和新西蘭,美洲選了美國和加拿大,北歐的瑞典、芬蘭、挪威,西歐的愛爾蘭、英國、法國、意大利、德國、西班牙、希臘作為樣本國家,排除了東歐等經濟較為落後的前社會主義國家。
在這些發達國家女性的眼中,中國男人的形象究竟是怎麼樣的呢?從“西方女人眼中的中國男人6大缺點排名”中我們也可以很清楚地看到中國男人的問題所在,排在第一位的是“缺少教養、沒有紳士風度、不文明、不禮貌”,排在第二位的則是“隨地吐痰、臓、不注意個人衛生”。一位法國女人的訪談很有代表性,這篇訪談的標題就是“中國男人實在太臓了”。她說中國男人不僅外表不注重修飾,不注意保養和鍛煉,最要命的是,他們還隨地吐痰,這在西方是最最沒有教養的表現。
“這個結果我也很意外。”張結海說他一開始聽到她們的評價也吃了一驚,“為了確認這一點,我們還專門問她們,你們說的是不是農民工?她們說不是,是公司裡的同事,也沒有達到她們對幹淨的最低要求。我們在做試調查的時候,就有人提出,我們做的是中國城市男人還是中國農村男人調查,我們這次就明確提出來,我們做的是中國城市男人調查,不包括中國農村男人。”
調查的另一個意外結果是,中國男人對西方女人的吸引力和西方女人在中國生活的長短沒有任何關系。因為中國男人外表上的問題,第一眼就阻止了她們對中國男人的興趣,這就使得中國男人內在的品質西方女人根本就無法了解。
談到這個問題,張結海對記者強調說:“我們做調查之前犯了一個錯誤,我們以為外國女人不喜歡中國男人可能是因為中國某些內在的品質和她們的文化背景有差異,所以設計了很多這方面的問題,後來才知道根本不是這樣。”他們采訪後發現,盡管這些西方女人來自不同的國家和大洲,可是對中國男性的認識卻驚人地相似。然後他們把問卷作了改動,變為一半考察內在,一半考察外表。他感慨地說,西方人對外表之重視,遠遠超過他們的預料之外。
中國與西方的關系
“ 這個課題,看上去是做男人女人兩性關系,其實背後支撐著它的基本著眼點就是中國與西方的關系、中國人和西方人的關系。”張結海強調他們的調查並不停留在表面上,“我們以前做東西方的差異比較,多是比較印象式的,我印象中還從來沒有人做具體的東西方形象比較。通過調查,我們可以得出這樣的結論:中國人缺乏自信心。崇洋媚外也好,自信心不足也好,這是個老話題,為了將這個老話題做出點新意,我們考慮後決定從中國男人調查入手。通過中國男人和西方女人這個視角,來折射中國人自信心的問題,我們也想找找原因。”
張結海承認,東西方互相的誤解有文化差異的因素在內。中國男人總體來說是內秀型的男人,中國文化本身就注重內涵。張結海進而根據外表和內在將中國男人分成四類。第一類為外表內在俱佳;二是外表好,內在不好;三是外表不好,內在好;四是外表內在都很差。他發現,中國人排序,排在第一位的往往是外表不好內在好,排在最後的是外表好內在不好,因為中國人非常憎惡金玉其外敗絮其中的那一類男人,認為他們像陳世美那樣無可救藥,甚至比那些一眼就能看穿是壞蛋的人更有魅惑力,所以危險性也更大。中國人總是這樣小心謹慎,但這個排序和西方完全不同,西方人排在第一位的是外表內在俱佳,排在最後的是外表內在俱差,他們的想法很簡單,:外表好內在不好的人至少還有一點外表好。
“我跟西方女性解釋了之後,她們回答我說:如果我不從外表判斷一個男人,那麼請問我從什麼地方來判斷一個男人?有一位西方女性叫安娜,也是我的同事,在中國生活了十年,我對她說,在中國,如果在一個事業單位中,一位男性打扮得太漂亮了,人們就會懷疑他的能力。她聽了之後感到非常驚訝。”張結海說。
這是東西方文化的差異造成的。
張結海用了三個指標來調查中國男人對西方女人的吸引力。
第一個指標是你在中國期間發現有多少中國男人對你有吸引力?平均是1.6。
第二個指標是你在中國期間和多少個中國男人約會過?平均是0.6。
第三個指標是如果一個中國男人和一個西方女人約會,他成功的幾率是多少?平均是35%。
張結海認為,這三個指標得出的結論是中國男人對西方女人的吸引力比較低。
從“中國男人與西方男人在40個維度上的得分平均值的比較”中我們也可以發現,中國男人在男性氣概、敢作敢為、舉止得體、禮貌、浪漫等指標上都落後於西方男人,唯一讓人意外的是,中國男人比西方男人更“雄心勃勃”。
影視的影響
那麼我們是否一定要按照西方女性的標准來看待我們自己?面對記者的質疑,張結海反駁說:“如果我們把這個問題說極端一點,現在中國還有自己的標准嗎?除了中醫或中餐之外,中國人還有自己的標准嗎?當然這話比較極端。我們現在的進步主要是西方帶來的進步,如果我們把生活中的西方元素都抽掉的話,我們要倒退多少年?至少一百年。相反,如果我們到西方把中國的元素都抽掉,他們的生活基本沒有什麼影響。我們心理學領域裡,基本上看不到一個中國人的名字。現在的中國男人都是一個西方男人的樣子。發型我們以前不是這樣的發型,眼鏡也不是中國人發明的,衣服也不是中國傳統的漢服或馬褂。從衣服、褲子到眼鏡、發型,從頭到腳,你找不到一點中國本身的傳統。所以,你不得不承認,現在,西方的文明的標准已經代表了世界最高標准。這個你回避不了。”
從這個意義上來說,我們也許能比較理性地看待這個問題。不過,在采訪過程中,張結海一再向記者強調,影視作品對於中國男人的形象產生了深刻的影響。有外國女性對他說,她們覺得中國男人很內向很害羞,在性行為方面並不在行,但後來她馬上發現自己的這個論斷是草率的。“不然中國怎麼可能成為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國家呢?”她說。她仔細追究自己的這個論斷的源頭,覺得自己可能是受到了影視的影響。在好萊塢,成龍電影的海報兩邊都是站著男人,而007的兩邊總是站著女人,在電影中,中國男人似乎總是不近女色----另一個極端的例子是害羞的李連傑。而我們看到的西方電影中,西方女性似乎都是與性有關的,不論是《本能》還是007中隨意和007上床的邦女郎,西方女性似乎都是令人害怕的性玩偶,這就給中國男人一種印象:西方女人性欲很旺盛。“實際上兩個都不是真的。只是大眾傳媒的影響力實在太大。”張結海總結說。
發現這個問題之後,調查小組也試圖來解決這個問題。於是他們提出中國男人的四個定位,希望中國男人能朝著這個方向努力邁進,這個目標似乎任重道遠:一,好丈夫;二,智者;三,熱情友好的朋友,四,新俠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