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過,隨著中國經濟實力的增長,美國的主導地位已經在減弱。川普在第一個任期退出了《跨太平洋夥伴關系協定》(TPP),此一協定本可以加強美國的影響力,並起到制衡中國的作用。但這一段時間以來,中國成了幾乎所有亞洲國家的最大貿易夥伴,並成為該地區的主要經濟力量。川普不分青紅皂白的關稅相當於對這一體系的攻擊,嚴重損害了人們對美國作為貿易夥伴的信任。
報導指出,越南是美國體系互利共贏的典型例子,越南約1/3的出口產品銷往美國,如果受到關稅的打擊,該國可能面臨經濟崩潰;斯裡蘭卡正從嚴重的經濟危機中復甦,該國面臨的關稅可能高達44%;在民主革命後艱難地重新站起來的孟加拉國可能面臨37%的關稅;美國與中國的地緣政治較量中扮演重要角色的台灣與人口第3大國印尼可能面臨32%的關稅。這些國家面臨著艱難的抉擇,其中一些國家將不得不屈服於美國的要求,這可能會損害其脆弱的經濟。
川普反覆無常的性格最終可能會迫使各國考慮與美國貿易之外的替代方案,擁有巨大經濟和資源需求的中國是一個顯而易見的選擇。隨著川普評估對中國商品徵收更高的關稅,北京也將更加開放地尋找其他貿易管道。這幾乎肯定會增加中國在該地區已經相當大的影響力。
雖然這些情景目前看來還很遙遠,川普團隊的一些成員仍然傾向於堅持或擴大美國在亞洲的安全承諾,哪怕同時減少美國在歐洲的安全承諾。川普最終可能會取消關稅,或者民主黨可能會在4年後重新掌權,並試圖重建關系。但美國不太可能完全恢復它曾經享有的信任,這種信任曾使它成為亞太地區無可爭議的商業和軍事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