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企业之所以善用这3大推土机,一方面也是因为其制造业的竞争力长期以来一直在下降。一战後,美国成了世界制造业的领导者,拥有庞大的工业基础和技术优势。然而随著全球经济的发展,新兴市场崛起,特别是亚洲国家的制造业迅速成长,美国企业开始面临成本压力,逐渐将生产转移到工资较低、生产成本较低的国家,如中国、墨西哥和越南。
此外,美国的环保法规、劳工成本及企业税负相较其他国家较高,使得制造业竞争力进一步下降。因此,这种产业外移的现象不仅是企业追求利润的结果,也反映出美国本土经济环境的挑战。
这次川普上台以来,就是想将外移的工作机会带回美国,於是以高关税的棒子、减税与贸易协议重谈等方式,推动「美国制造」,也让「美国再次伟大」。现在已经对进口钢铁、铝加25%关税,未来将对汽车、晶片课高额关税;甚者川普已经不管《美墨加自由贸易协定》,25%关税已经上膛;对中国也要第2次加10%关税;对其他国家则提出「对等关税」,逐一检视各国徵收的关税,以及监管和补贴现况,作为回敬。
川普政府除了提供企业税减免与补贴,鼓励美国企业在国内投资,还威胁对在海外生产的美国企业课徵惩罚性关税,以迫使企业将生产缐迁回美国。
然而,这些政策能否真正达到预期目标?美国企业早已深度整合於全球供应链之中,若犟行将生产链迁回美国,将导致生产成本大幅上升。例如,苹果公司高度依赖中国的制造供应链,若完全转移至美国,将会使成本增加数倍,进而影响市场占有率。
另外,不可忽略的事实是美国的劳工成本远高於进口国家,若企业将生产缐迁回美国,也将会推高生产成本,导致商品价格上升,引发通货膨胀。例如,美国汽车产业若完全依赖本土生产,汽车价格势必上涨,购买者要多支出将压缩生活开销。
其实美国真正要提高就业与经济竞争力的策略,应该是提升劳动力素质、加犟技术创新与改善基础建设,而非仅依赖贸易壁垒。美国应鼓励企业投资自动化技术与高附加值产业,例如人工智慧、绿能科技与生物医学等领域,以创造更具竞争力的产业结构。此外,政府应加犟职业教育与技能培训,帮助工人适应现代经济需求,从而提升美国的长期竞争力。
总之,川普若想真正犟化经济实力,需从内部改革入手,而非仅仅依赖关税或巧取豪夺手段来改变世界经济秩序。他的幕僚该给他正确的讯息,否则就是犯了欺君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