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樓主 / 任正非
- 時間: 2023-6-12 10:39
清華大學講席教授丘成桐獲得2023年度邵逸夫獎
[align=justify][b]清華新聞網5月30日電 5月30日下午,2023年邵逸夫獎最新獲獎名單出爐。國際數學大師、清華大學講席教授丘成桐與美國芝加哥大學教授弗拉基米爾·德林費爾德(Vladimir Drinfeld)共同獲得了2023年度邵逸夫獎數學科學獎,以表彰他們對數學物理、算術幾何、微分幾何和凱勒幾何的貢獻。邵逸夫獎數學科學獎評委會主席伊蓮·埃斯諾(Hélène Esnault)教授介紹,丘成桐與德林費爾德對數學物理有著共同的興趣。丘成桐致力於解決廣義相對論和弦理論所引起的數學問題。德林費爾德與貝林森一起推動了幾何朗蘭茲綱領。丘成桐在微分幾何中系統地發展了偏微分方程的方法。憑借這些方法,他解決了卡拉比猜想,並於1982年獲得菲爾茲獎。他與卡倫·烏倫貝克(Karen Uhlenbec)合作,以此解決了Hermitian-Yang-Mills聯絡的存在性。與孫理查(Richard Schoen)合作,通過極小曲面理論解決正質量猜想。他引入幾何方法解決廣義相對論中的重要問題,譬如Schoen-Yau黑洞存在定理和廣義相對論中擬局部質量的內在定義。丘成桐對Kähler-Einstein度量存在性的研究導致了Calabi猜想的解決,並引入了Calabi-Yau流形的概念,它們是弦理論和復幾何的基石。而Strominger-Yau-Zaslow構造則對鏡對稱的研究產生了重大的影響。他與李偉光在熱核估計和微分哈納克不等式方面的研究改變了流形上的幾何方程的分析方法。它還影響了最優運輸的發展和漢密爾頓關於裡奇流的工作。丘成桐為幾何與分析的融合,即現在被稱為幾何分析的數學分支作出了貢獻。他的工作對於數學和理論物理學研究都有著深遠而持久的影響。今年恰值邵逸夫獎20周年。邵逸夫獎是按照邵逸夫先生的意願而設,每年評選和頒發一次,旨在表彰在學術及科學研究或應用上在近期獲得突破性的成果,且對人類生活產生深遠影響的科學家,首屆頒獎禮2004年在香港舉行。截至目前,邵逸夫數學科學獎已成功舉辦19屆,共有29位數學家獲此榮譽。現代微分幾何之父陳省身院士獲得了首個邵逸夫數學科學獎,菲爾茲獎得主安德魯·懷爾斯、大衛·曼福德、馬克西姆·孔采維奇等頂級數學家等均曾獲此殊榮。
丘成桐(Shing-Tung Yau),中國科學院外籍院士、美國科學院院士、美國藝術與科學院院士、俄羅斯科學院外籍院士,清華大學講席教授,清華大學丘成桐數學科學中心主任,求真書院院長,北京雁棲湖應用數學研究院院長,美國哈佛大學數學系和物理系終身教授。他先後獲得菲爾茲獎(Fields Medal)、麥克阿瑟獎(MacArthur Fellows Program)、克拉福德獎(Crafoord Prize)、沃爾夫獎(Wolf Prize)、馬塞爾·格羅斯曼獎(Marcel Grossmann Awards)五項世界頂級科學大獎,是當今世界上最傑出和最具影響力的數學大師之一邵逸夫獎官網寫道,數學是一切自然科學和現代技術的基礎語言。數學在二十世紀發展精進,既開創了新領域,亦解決了重大且棘手的舊難題,影響遍及每一門創造性的科學和技術,社會科學亦受其惠。伴隨計算機科學、資訊科技與統計學在二十世紀的發展,數學在二十一世紀對人類將會更加重要。獲得2023年邵逸夫天文學獎的是馬修·貝爾斯(Matthew Bailes)、鄧肯·洛裡默(Duncan Lorimer)、莫拉·邁克勞克林(Maura McLaughlin)。帕特裡克·克拉瑪(Patrick Cramer)以及伊娃·諾加利斯(Eva Nogales)獲得生命科學與醫學獎。今年的頒獎典禮定於本年11月12日於香港舉行 。[/align] -
-
第 2 樓 / 喋喋不休
- 時間: 2023-6-12 12:31
-
-
第 3 樓 / 本壇第一毒舌
- 時間: 2023-6-12 13:50
-
第 4 樓 / 真真好奇
- 時間: 2023-6-12 14:56
-
第 5 樓 / smschat
- 時間: 2023-6-13 11:57
-
第 6 樓 / 中華龍
- 時間: 2024-12-26 12:04
任正非 寫道:
清華大學講席教授丘成桐獲得2023年度邵逸夫獎
[align=justify][b]清華新聞網5月30日電 5月30日下午,2023年邵逸夫獎最新獲獎名單出爐。國際數學大師、清華大學講席教授丘成桐與美國芝加哥大學教授弗拉基米爾·德林費爾德(Vladimir Drinfeld)共同獲得了2023年度邵逸夫獎數學科學獎,以表彰他們對數學物理、算術幾何、微分幾何和凱勒幾何的貢獻。邵逸夫獎數學科學獎評委會主席伊蓮·埃斯諾(Hélène Esnault)教授介紹,丘成桐與德林費爾德對數學物理有著共同的興趣。丘成桐致力於解決廣義相對論和弦理論所引起的數學問題。德林費爾德與貝林森一起推動了幾何朗蘭茲綱領。丘成桐在微分幾何中系統地發展了偏微分方程的方法。憑借這些方法,他解決了卡拉比猜想,並於1982年獲得菲爾茲獎。他與卡倫·烏倫貝克(Karen Uhlenbec)合作,以此解決了Hermitian-Yang-Mills聯絡的存在性。與孫理查(Richard Schoen)合作,通過極小曲面理論解決正質量猜想。他引入幾何方法解決廣義相對論中的重要問題,譬如Schoen-Yau黑洞存在定理和廣義相對論中擬局部質量的內在定義。丘成桐對Kähler-Einstein度量存在性的研究導致了Calabi猜想的解決,並引入了Calabi-Yau流形的概念,它們是弦理論和復幾何的基石。而Strominger-Yau-Zaslow構造則對鏡對稱的研究產生了重大的影響。他與李偉光在熱核估計和微分哈納克不等式方面的研究改變了流形上的幾何方程的分析方法。它還影響了最優運輸的發展和漢密爾頓關於裡奇流的工作。丘成桐為幾何與分析的融合,即現在被稱為幾何分析的數學分支作出了貢獻。他的工作對於數學和理論物理學研究都有著深遠而持久的影響。今年恰值邵逸夫獎20周年。邵逸夫獎是按照邵逸夫先生的意願而設,每年評選和頒發一次,旨在表彰在學術及科學研究或應用上在近期獲得突破性的成果,且對人類生活產生深遠影響的科學家,首屆頒獎禮2004年在香港舉行。截至目前,邵逸夫數學科學獎已成功舉辦19屆,共有29位數學家獲此榮譽。現代微分幾何之父陳省身院士獲得了首個邵逸夫數學科學獎,菲爾茲獎得主安德魯·懷爾斯、大衛·曼福德、馬克西姆·孔采維奇等頂級數學家等均曾獲此殊榮。
丘成桐(Shing-Tung Yau),中國科學院外籍院士、美國科學院院士、美國藝術與科學院院士、俄羅斯科學院外籍院士,清華大學講席教授,清華大學丘成桐數學科學中心主任,求真書院院長,北京雁棲湖應用數學研究院院長,美國哈佛大學數學系和物理系終身教授。他先後獲得菲爾茲獎(Fields Medal)、麥克阿瑟獎(MacArthur Fellows Program)、克拉福德獎(Crafoord Prize)、沃爾夫獎(Wolf Prize)、馬塞爾·格羅斯曼獎(Marcel Grossmann Awards)五項世界頂級科學大獎,是當今世界上最傑出和最具影響力的數學大師之一邵逸夫獎官網寫道,數學是一切自然科學和現代技術的基礎語言。數學在二十世紀發展精進,既開創了新領域,亦解決了重大且棘手的舊難題,影響遍及每一門創造性的科學和技術,社會科學亦受其惠。伴隨計算機科學、資訊科技與統計學在二十世紀的發展,數學在二十一世紀對人類將會更加重要。獲得2023年邵逸夫天文學獎的是馬修·貝爾斯(Matthew Bailes)、鄧肯·洛裡默(Duncan Lorimer)、莫拉·邁克勞克林(Maura McLaughlin)。帕特裡克·克拉瑪(Patrick Cramer)以及伊娃·諾加利斯(Eva Nogales)獲得生命科學與醫學獎。今年的頒獎典禮定於本年11月12日於香港舉行 。[/align ]
這個真是人才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