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望之聲2024年10月27日】(本台記者李慧綜合報導)
伊朗淡化了
以色列空襲損失,並稱優先考慮在加沙地帶和黎巴嫩達成停火。
美國大選日期逼近,
中東局勢進入等待狀態。
周六(10月26日)清晨,
以色列國防軍(IDF)出動一百多架戰機,飛行2000公裡,對
伊朗展開報復攻擊,進行了連續三輪的大規模空襲,精准打擊
伊朗軍事目標,包括
伊朗防空導彈設施、軍事基地以及導彈生產設施。
以軍稍早發布聲明,對
伊朗的攻擊已經結束,「我們的飛機已經安全返航」,「此次襲擊是為回應
伊朗政權近幾月來對
以色列及我國公民的襲擊」,「報復性打擊已經完成,任務達成」。
以色列總理內塔尼亞胡(Benjamin Netanyahu)在周日表示,
以色列的襲擊「嚴重損害」了
伊朗,並且這場襲擊「達到了所有目標」。
周日,美聯社對衛星圖片進行分析後報導稱,本次襲擊損壞了
伊朗首都東南一個秘密軍事基地的設施,一些專家認為,該秘密軍事基地與德黑蘭的核計劃相關聯;以及另一個與
伊朗彈道導彈計劃相關的基地。
[url=htt******/1876]伊朗[/url]的帕爾欽軍事基地上的一些建築也被炸毀。國際原子能機構懷疑該軍事基地是
伊朗引爆核武器的試驗基地。
此外,科希爾軍事基地上的建築物也被炸毀。分析人士認為,該基地隱藏著
伊朗的地下隧道系統和導彈生產設施。
周六,國際原子能署證實,
伊朗的核設施沒有受到損壞。
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CNN)報導指,以軍事打擊的目標避免了油田和核設施等關鍵能源設施。
[b]多方憂局勢升級[/b]
在
以色列國防軍周六凌晨對
伊朗境內目標實施打擊之後,聯合國秘書長古特雷斯通過發言人發表聲明,對中東地區持續的局勢升級深感擔憂。古特雷斯強調,所有使局勢升級的行為都應受到譴責,並且必須立即停止。
他緊急重申對於各方的呼吁,要求停止包括在加沙和黎巴嫩的一切軍事行動,並希望各方盡最大努力避免一場全面的地區戰爭,同時重返外交途徑。
美歐等各國也紛紛呼吁雙方克制,防止沖突擴大。
美國總統拜登表示,他希望「行動就此結束」。他對媒體表示,「我剛和情報部門官員在一起,看來
以色列方面只針對了軍事目標。我希望雙方能就此罷手,不再進一步升級。」
歐盟在周六的聲明中表示,承認
以色列擁有自衛權的同時,呼吁雙方保持最大限度克制,避免局勢失控升級。聲明並稱,「歐盟仍將努力致力於緩和緊張局勢,並為此與所有相關各方保持密切聯系。」
法國外交部周六也發表聲明,呼吁有關各方「避免任何可能加劇當前極端緊張局勢的升級和行動」,緩解中東地區的緊張局勢。
英國首相斯塔默(Keir Starmer)也認為
以色列有權進行自衛行動,他也呼吁避免局勢進一步升級。
哈馬斯以及一些阿拉伯和穆斯林國家則發表聲明,譴責
以色列空襲伊朗。
[b]伊朗淡化損失[/b]
稍早前,
伊朗軍方參謀總部發布聲明表示:「敵方飛機」被阻止進入
伊朗領空,這次襲擊造成的損害有限,只有雷達系統受損,但造成至少4名
伊朗士兵喪命。「
伊朗保留在適當時刻進行回應的合法權利,同時優先考慮在加沙和黎巴嫩建立永久停火。」
伊朗的聲明似乎在淡化這次空襲事件。
周日,
伊朗精神領袖哈梅內伊(Ayatollah Ali Khamenei)表示:
以色列的襲擊「不應被誇大也不應被低估」,但他也表示,「
伊朗官員應當考慮適當的措施,向
以色列展示
伊朗的力量。」
哈梅內伊的發言似乎在緩沖
伊朗官方先前表示
以色列空襲「損害有限」、淡化
以色列空襲的發言。但哈梅內伊也沒有特別強硬的表態,顯示緊張局勢或已大幅緩和。美聯社評論稱,德黑蘭或許正試著想辦法避免局勢再進一步升溫。
稍早時,
以色列軍方也發出警告,若再讓局勢升級,將付出沉重代價。
[b]中東局勢再次進入等待狀態[/b]
BBC報導稱,
以色列決定不對
伊朗最有價值的資產(核設施)展開攻擊,或許給了德黑蘭一個延遲回應的借口,至少在外交上能爭取時間。上個月在聯合國大會上,
伊朗曾暗示他們願意啟動新一輪的核談判。
報導認為,這對中東以外的世界應該具有重大意義。
本周四,摩根大通(JPMorgan Chase)董事長兼執行長戴蒙(Jamie Dimon)表示,與當前全球面臨的地緣政治局勢相比,經濟前景實在微不足道。
他在今年的國際金融協會(IIF)年會上表示,他對烏克蘭戰爭和中東沖突感到擔憂,也對俄羅斯、中共、北韓和
伊朗等美國敵對國家之間不斷強化合作關系感到不安,稱這些國家「顯然是在想要瓦解美國及其盟國在二戰之後建立的體系」。從某個角度來說,「
第三次世界大戰已經開打(World War III has already begun)」,核擴散是「人類面臨最大的風險」,甚至大於氣候變遷。
[b]美大選結果或給世界局勢帶來變數[/b]
BBC認為,11月5日的
美國大選或是
以色列和
伊朗對未來局勢考量的一部分。如果美國前總統川普勝出第二任期,他或許會比拜登更不介意
以色列對
伊朗展開報復行動,一旦發生,
伊朗的核、石油和天然氣設施或會遭到襲擊。
在之前的總統競選辯論中,川普表示,應允許
以色列在加沙「完成任務」;10月4日,他在回應
伊朗導彈攻擊
以色列時表示,「應該是先攻打核設施,之後再擔心其余的事情」。川普認為,目前世界面臨的最大風險是核武器。
川普還在他的第一個任期內,讓美國退出了與
伊朗的核協議,並重新對
伊朗實施嚴厲的經濟制裁。
相較之下,法新社報道稱,美國總統拜登雖堅稱自己對以國的支持如「鋼鐵般堅定」,但長期以來他與內坦尼亞胡關系冷淡,還屢次警告內坦尼亞胡不要攻擊
伊朗的石油生產和核設施,這點與川普大不相同。
如果民主黨總統候選人哈裡斯獲勝,或會延續拜登的外交政策。
化解當代最大威脅幫助結束中共
中共統治人民的最重要手段就是欺騙。維持大面積的對華廣播不斷傳遞真相,就是持續地給中國注入希望。希望之聲誠邀您和我們一起攜手努力。歡迎點擊了解詳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