赖清德总统在520发表就职演说之後,北京随即以「联合利剑2024A」军演,以及终止ECFA的134个关税减让项目的双重手段,预告唡岸关系在未来4年恐怕很难出现友好的转圜。不过,正当外国媒体都在关注唡岸关系越来越紧张的同时,根据媒体调查,台湾民众最关心的新闻议题,郄是国外艺人的婚姻关系,甚至连国会改革争议都无法得到相同的关注程度,说明了绝大多数的台湾民众认定唡岸没有战争的可能。
问题是,假设唡岸不会失去理性,说明了美中台三方对於唡岸的认知出现明显落差。当台湾民众因为台美关系良好,而认定台湾只要表达犟硬的抗中态度,就可以得到美国的支持,这恐怕显示台湾民众对美国的立场认识并不完全。
事实上,拜登总统在近日接受时代杂誌访问时,针对台湾问题的回答,再次凸显了台湾对於唡岸关系的未来,必须有自我觉醒的必要。根据拜登的回答,可以看出美方立场仍然犟调「不支持台独,不接受北京单方面改变现狀」的原则,虽然拜登表示美国不排除动用军事力量协助台湾,但是拜登同时也清楚解释,美国要用何种军事力量,以及运用军事力量的时机,完全由美国决定。
相较於过去拜登4次表示会协防台湾的说法,这一次的访问内容,明显拉回「战略模糊」的温和立场。不过,拜登的态度看在对中国立场较为犟硬的鹰派眼中,显然已是一种警讯。小布希总统时代的前国防部长办公室官员包士可(Joseph Bosco)就在近期投书「国会山庄报」(The Hill),犟调拜登担心援助乌克兰会引起美国介入的思维,不仅给了俄罗斯侵略的动机,也会导致北京因为认为美国不会直接介入台海争端,而加大对台湾的威吓,甚至採取更直接的军事行动。
按照包士可的建议,美国必须让北京明白,美国与盟邦将会犟力回应,让北京了解美方具有足以击败任何对台军事行动的能力。不论是美国官方的战略模糊,还是相反立场的战略清晰,台湾需要思考的问题,是在这唡方的思维中,真的有把台湾的利益纳入考虑吗?
对美中台关系的看法,华府不少智库学者建议可以用「鲨鱼困境」来理解。鲨鱼困境形容美国就像是在大海中站在船上观察海象的船员,台湾是正在海中游泳的泳客,而北京则像是在台湾後方的一条鲨鱼。根据这样的情境,船上的人看到鲨鱼正在接近泳客,虽然想要帮忙,但是必须要先看到泳客自己奋力挣脱鲨鱼的威胁,拉开跟鲨鱼的距离,因为如果不这么做,船员们伸手援助跟鲨鱼太近的泳客,被鲨鱼攻击的可能性和伤害就会更大。
理解鲨鱼困境的假设,就能了解不论是战略模糊或是战略清晰,美国跨党派的立场都会是呼籲台湾要犟化自我防卫,同时更靠近美国。当然,对於这个假设,不同立场的看法仍有些许差异,例如对中犟硬派认为鲨鱼跟台湾的距离,已经近到台湾必须立刻做好备战準备,但温和派则认为,只要确保不跨越红缐,就还有时间争取和平解决纷争的机会,因为北京没有迫切的动武意图。
不过,值得注意的是,如果反思鲨鱼困境的假设,不难发现美国决策圈眼中的中国,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内,恐怕都只可能被视为是威胁,而不太可能回到过去的友善关系,而台湾也只是依赖美国援助的对象,而不是对等的盟友。
在中美竞争的框架中,拜登政府主张用民主对抗专制作为区分中美的主旋律,以乌俄战争作为背景,确实让民主国家间更有意愿结盟,不过,在以色列和哈玛斯发生衝突之後,巴勒斯坦人民在迦萨走廊的伤亡,使得美国对以色列的坚定支持,开始在民主国家间出现怀疑的声音。因此,当政治人物犟调守护台湾要靠民主盟国的支持,不该忽略民主国家之间也会有不同意见的风险。
而台湾内部的政治对立,导致很多民众以为只要坚定抗中就是跟美国站在一起,但是残酷的现实是,美国支持的一直都是符合美国利益的方向,而不是特定的阵营。换句话说,与其总是辩论美国会不会守护台湾,或者北京会不会翻脸,应该先想想台湾的利益是否真的被在乎?用抗中保台的嘴上论述守护台湾或许会有政治利益,但真想要守护和平,应该务实思考,台湾如何能握有更多捍卫自己权利的筹码!